福鼎新闻网讯(蔡丽军)今年入春以来,管阳镇吹响"打赢耕地抛荒弃耕整治战"的冲锋号,以支部引领、党员带头、干群联动的方式推进撂荒地整治,一批党员、有志青年返乡创业,带领群众开荒种植,干劲十足。
在管阳镇钰阳村,返乡党员杨道迁这几天一刻没有闲着,230多亩流转过来的抛荒地、撂荒地经过改头换面后陆续种上水稻和番薯,就近务工的村民在田里忙着运苗、插秧、抛秧,刨坑、下种。

在防止耕地“非粮化”加强粮食生产的号召下,在外经营石雕加工厂的杨道迁年初回到村里,身先士卒的当起“种粮专业户”,成立金玉良田家庭农场,和家人一起种植50亩番薯和150亩水稻,并带动20多户农民返乡种粮。
“许多年轻人放弃了家乡的土地,外出寻找致富商机,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民,我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作为一名党员我也有责任和义务将这些荒地用起来。”正在地里复耕的党员杨道迁说道,“回来种粮很有信心,我今年带领大家把抛荒地全部种好,而且今年的粮食政策非常好,抛荒地每亩有补贴1000元,再加上各方面补贴每亩还有700元,总共有1700元。”
实实在在的补贴政策加大力度“召唤”农民,让不少在外打工的村民动了心,村镇干部瞅准时机,走村入户宣传政策,很多像杨道迁这样的返乡创业村民,回到家乡承包土地,带领农民发展生产,致富增收,激活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我们发动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发挥土地最大效益,做到应种尽种。”钰阳村党支部书记林福江说道。
为了让闲置耕地“忙起来”,管阳镇实施“党委统筹、支部引领、党员带动”工作机制积极引导农户,特别是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主体,多种粮食,种好粮食,提高粮食总产,同时,引导无力耕种的农户和部分无法返乡种粮的村民,采取转包、出租等方式将耕地承包给别的农民种植,保证田地不荒,因地制宜,积极稳妥消除耕地抛荒撂荒现象。

闽东特色乡村振兴之路·封面宁德 | 三
《摆脱贫困》出版30年:宁德久久为功破困
党建引领,福鼎各村幸福升级!
4日,福建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7例
他们让闲置土地“活”了起来!
人民日报头版点赞:福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
30年,看理想如何照进现实
坚韧不拔脱贫困 接续前行向振兴
闽东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 逐梦山海 闽东
福鼎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高清)频道正式开
《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督导工作方案》
毒品盯上电子烟!拱北海关查获走私大麻电
福鼎法院集中宣判4起涉恶势力集团犯罪
做新时代文明少年
【网络中国节•中秋】饼花的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