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乡镇快递 > 店下
投稿

店下“粮”缘

2023-08-11 11:14:59 来源:福鼎周刊 作者:柒陆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g24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扬谷(1977年店下)资料图g24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机器轰鸣,唱响丰收的喜悦。近日来,走进店下镇的田间地头,一串串沉甸甸的金色麦穗随着微风摇摆轻晃,目之所及是连片金黄,一幅“遍地田间镀绿黄,精机刈割不停忙”的图景在眼前徐徐展开。g24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店下素有福鼎“米粮仓”之称。地处我市东部的店下镇,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半湿润气候区。全年热量充足,雨量充沛,适宜农作物生长。宋代以前,店下万亩洋田原是沙埕港湾的一个内海,自宋朝始,店下先民开始围海造田,历经元、明、清至民国,终于形成万亩洋田。g24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在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农耕文明经历了一次次变革,农业发展逐渐昌盛。在如今处处丰收的盛景中,当我们翻开相册里的老照片,回望过去那个没有自动化机械耕作的年代,透过时光的缝隙,可以发现,丰收的喜悦伴着那压弯枝的穗儿和满地的稻谷跨越时间而来,在脸颊的酒窝中凝练出醇醇的笑意。g24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草木一岁一枯荣,一岁一熟是千年农耕的常态。春播、夏耘、秋收……这样一年一季的“慢耕耘”约在上世纪50年代结束。g24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上世纪50年代中期,随着合作化运动的开展,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被激发。1955年,店下开始试种双季稻,同时耕作方式从间作改为连作,推动“水稻”和“冬种”的一年二熟制。1957年,随着双季稻耕种面积的不断扩大和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促进了水稻和冬种的一年三熟制方向发展。从1963年至1973年,店下双季稻发展迅速。g24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但由于不同地区,气候、水利、土壤肥力等条件差异,对水稻生长影响较大。在山区有的生产队盲目追求耕种连作稻,造成晚稻生长不好,因此1974年至1979年,店下公社开始逐步调整耕作制度,采取根据水田地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年熟制指导农耕生产,对不适宜种双季稻的水田,改种单季杂优,加种油菜或小麦、蚕豆、马铃薯的一年二熟制,在平原地区搞一年三熟制。就这样,店下镇的耕作制度开始由一年一熟逐步向一年二熟和一年三熟的方向过渡发展。g24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这边农耕劳作如火如荼,那边收获之后的“交公粮”行动浩浩荡荡。g24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交公粮”一词,对于如今的年轻人来说,许是十分陌生的,但对于六七十年代农村出生的人而言,关于“交公粮”的故事或许是一段永久留存在他们记忆中的鲜活时光。g24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交粮纳税是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六百多年的历史制度,1956年,我国逐步制定出一整套的交粮纳税政策,每年按照上级计划经济指标分配种植任务,到秋天把收获的粮食无偿地交给国家,这就是“交公粮”——一种在那个时期特定的农业税收制度。g24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每每交公粮时,镇上常有一家老小齐上阵的场景。一家人将一袋袋用包装袋盛满的稻谷搬上板车,沿着村中的土路浩浩荡荡的运往公社粮站。粮站中,农民们的架子车、独轮车早已挨挤在一起,车上各种斑斓的蛇皮袋、化肥袋、麻袋均是鼓鼓囊囊的,将粮站挤得满满当当,人多时队伍更是摆排到大门外、马路上,蔚为壮观。g24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那时对于公粮的质量要求严格。质检员们手中往往拿着一根长长的“粮探子”,对准粮包,将尖头直插而入。抽出时粮食便随着凹槽带出。带出的麦粒由质检员进行颜色、味道、干湿程度、颗粒饱满度、纯净度等方面检查,只有通过层层检查合格的粮食才会被接收。通过检查的合格公粮就可以按国家收购价结算了,上交的粮食折成钱,除了缴纳公粮款之外,多余的部分就是可以领取的余粮款了。g24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g24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店下万亩洋田稻田画 张晋 摄g24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2006年,国家实施减轻农民负担的惠民利民政策,沿袭了几千年的交粮纳税制度宣告落幕,农民从此不用再交粮纳税,掌握了农田自己做主的权利,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不用再背负交公粮这一重担的农民“轻装上阵”,成功让脚下的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g24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沧海桑田,世事多变。十数年后,立足传统农业的同时,店下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曾经“看天吃饭”的农民用上了无人机灌溉农田,自动化农耕设备的投入使用也大大减少了农耕的人力物力。“老把式”与“新力量”在金色的田野上交汇,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活力四射的新时代农业画卷。g24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文章来源:福鼎周刊 责任编辑:曾云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福鼎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福鼎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新闻热线:0593-7856234 技术服务:0593-7998976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福鼎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