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人:施恩波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中国书法家协会行书委员会委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教授
辽宁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文字博物馆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特聘教授
多次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书法展览评委
林启奖书法作品
行书《李清照词》
【释文】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辛丑秋林启奖。
作品点评
启奖书友创作的行书《李清照词》,风格清秀劲健、潇洒俊逸,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取法以米芾《苕溪帖》《蜀素帖》为主,兼融二王法帖一脉,尤其是王羲之《圣教序》。通观此作,谈几点不足和建议:
一、章法上,平正有余而跌宕不足。上阙六句到月满西楼收尾,留出大量空间,尚显开阔、疏朗、错落之感;“西楼”“相思”“两处”“无计”虽无牵丝映带,却因草法的变化与挪让对比强烈,流露出自然气息,是成功之处。除此之外,通篇字组很少,缺少连绵和动感。“云中谁”“锦书来雁”“花自飘零”“却上心头”,均在一轴线上。字距疏密安排不够呼应畅达,缺少盎然生机;字与字及字组之间,单摆浮搁;落款两行不够紧凑,与整体不统一,导致整幅作品平淡松散。
二、笔法上,线质单一,张弛不明。书贵用笔,米芾云“善书者,只有一笔,我独有四面”。可见多维用笔,才能“力屈万夫,韵高千古”(刘熙载),高质量的笔法决定着线的筋、骨、血、肉的生动灵变,举例如:“秋轻”,单字如:上、舟、中、来、雁、月、愁、情、计、消、下、却上、头等,缺少“秀润圆劲”“疾”与“涩”的妙用。
三、字法上,平匀方正有余而奇崛险峻不足。启功先生诗云,“用笔何如练字难,纵横聚散最相关”,要注重结字的平正与险绝、疏密与大小,提按与虚实,避让与呼应的关系。以米芾为例,米之结字,同形异构,随境构形,天机流荡。如米之“残”字,左缩右伸,倾斜纵势,雄强伟岸。此作品中,残、云、书、来、时、水等字均呈扁方且无力;“种”字,禾木易误看成“牙”字旁,撇可以“撇点”代之;而“横”的木字旁,上一撇的牵丝不应带出,要笔断意连,以免造成误读或成错字;“月”字,稍显夸张,空间过大,易误读成“同”,帖学中二王一脉书家少有这种写法。
四、可能因为版本错误,书写时照抄成错字。作品中“花自飘零”,写成“花自漂零”,据中华书局《全宋词》中查阅,“漂”应为“飘”。在正规展览的评审中,出现错字、漏字、漏句是令人遗憾的。
古人云“书不师古,如夜行无烛”,追随米芾者代不乏人,宋至清,以王铎为代表的先贤,始终一日临帖,一日创作。坚持临帖是学书的不二法门,是纠正自己习气的有效方法,善于临帖、读帖,集古、入古,终能化古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