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役于2003年12月至2025年2月的桐山大桥,横跨桐山溪两岸,为当地居民跨区通勤提供了便捷选择,更优化了周边交通运输网络,助力区域经济联动发展。
我叫桐山溪,是流淌在福鼎土地上的血脉。千百年间,我绕着城郭蜿蜒,把清冽的水送进田垄、递到窗沿,看着炊烟在两岸升起,听着世代福鼎人的乡音在波光里流转。他们是我怀里长大的孩子,我便成了这方水土最温柔的母亲,用不息地流淌,护着一城烟火,守着一世安稳。
福鼎原属福宁府霞浦境域,清乾隆四年(1739)分出置县,因闽浙边界的福鼎山得名。嘉庆版《福鼎县志》记载我:“俗名山前溪,在县治东,源出金尖山,南流汇为南溪,东至马尾矴埠潭,又东过龙埠,汇苏家山水为宫下潭,又南抵鱼食(今鱼仓),折为乌溪,逾水北至山前分为二,南达马道潭入海,东达后胆入海。”溪畔山岭多植桐树,四季都有桐叶簌簌之声,千百年来,“桐山”的名号,便随着我的流水流传开来。
我自北而来,溪源北接浙江泰顺,历马尾、南溪百余里,经福鼎县治穿城而过,东归入海,是谓“桐川”。东西两溪曾如襟带环绕城南,而我作为主脉,自古便是护城之水,亦藏溃城之险——每逢夏秋之交,霪雨骤降则山洪奔涌,海潮凑溢则水势更烈,从高而下若建瓴,洪波巨浪势如奔马,外则田庐园墓遭冲决,内则官署仓库受威胁,一城安危皆系于我身。昔年先有邑令筑坝上流以御水患,其害稍息,然乾隆己卯(1759)秋堤坝复溃;乾隆癸巳(1773)季夏,霪雨伴飓风而至,浙水猛趋、海潮叠加,城东护城石坝多有坍倾,群情惶然。幸有知县王应鲸首倡蠲俸,率绅士鸠捐庀材,自十月兴工砌石,内外坚甃,历两载至乙未(1775)季夏告竣,新修石坝长一百七丈五尺、高连基一丈六尺,复修基坝伏龟七十七丈,自此城邑、仓库、民庐、田园方得保无虞;后又有郡守李拔至邑,见堤溃之危,惊言“无此堤是无鼎邑”,遂檄饬署令吴寿平、新令胡建伟倡捐重修,士民踊跃乐输,加长堤坝一百十丈,三阅月功成。我见证过堤坝溃决时的流离,亦见证过官民同心修坝时的赤诚,那些砌入坝体的青石,至今仍在我岸边静立,诉说着“宜及未雨,思患预防”的古训。
我以水为纸,以桥为笔,默默记录这座山海之城的风云变幻与岁月流转。桥未兴时,人渡我靠碇步,或筏或涉,风雨交加时尤为艰辛。宋咸淳年间,水北溪人高汉倡建碇步于溪中,列石成行,便于涉渡,时称“碇步桥”。其后逾五百年,桥路渐兴。嘉庆七年至十一年(1802-1806),邑令岳廷元发起建桥,募资民间,筑成石桥于水北溪上,长逾百八十米,梁柱并列,孔道分明,为福鼎古桥之最。继之,道光年间,溪江桥、肖家坝人行桥次第兴建,桥虽朴素,却承一方之通衢,系民生之根本。桥下舟楫往来,桥上人车交错,烟火人间,自桥头始。
近三十年,从撤县设市的钟声响起,我又目睹了桥梁一一拔地而起,旧貌焕新,亦见一隅古镇蜕变为八方通达之新城。
回望往昔,1995年的清晨常笼于轻雾之中。那时,老桐山大桥已通车十三年,作为原104国道入闽段的首座长桥,被誉为“入闽第一桥”。晨曦未至,桥面便传来拖拉机的“突突”声、自行车的铃响声,还有农人挑担穿行时此起彼伏的乡音。那桥宽仅七米有余,为双向单车道,行人与车辆共用两侧窄窄的人行道。母亲牵着孩子驻足桥边,观我潺潺的水波映桥拱,亦映朝霞——那是一座小城对“畅通”最初的梦想,更是一段通往新时代的序章。
1993年底,流美大桥通车。桥长三百五十六米,宽十二米,钢筋混凝土梁架如虹横卧,是福鼎第二座跨桐山溪公路桥。通桥之日,锣鼓喧天,人潮涌动,众人摩挲桥栏,啧啧称奇。自此,104国道改线,流美大桥分流过境车,城区得以安宁,市井多了从容。
世纪更迭,千禧之初,我岸畔的风景愈发多姿。2000年夏,山前大桥建成通车,因桥体涂以鲜亮色彩,被人亲切唤作“彩虹桥”。此桥位于老桐山大桥上游四百五十米处,彩拱横跨溪面,仿若虹落。以前山前片区与城区隔溪相望,往来多绕旧桥,逢丰水期更因桥面低洼易淹而寸步难行。桥通之日,山前村民推车载满柑橘直奔市集,笑语穿桥而过,比我水波更轻快。这座桥,不仅连接溪水两岸,更打通城乡往来的脉络。随之而来的是高楼拔起、商铺林立,一隅田园化作人居新境。
2003年,我迎来了意义非凡的一年,两座新桥几乎同时落成,令城貌大变。
六月,流美特大桥通车,属同三高速配套之要桥,桥体魁伟,气度不凡。自此,福鼎之车可不再绕行城区国道,而是直上高速,南达福州,北通温州。它未似他桥般热闹,却承载着更远的远方,恰如一线将福鼎与外部世界紧紧相连。
十二月,新桐山大桥建成,桥长二百三十三米,桥面十五米,双向四车道,两侧三米人道,气势恢宏,设计先进。通车之日,市民登桥望远,指桥而笑:“福鼎之桥,愈加宽阔矣!”彼时,西岸旧房拆除,鼎诚楼地基新筑,东岸山前亦起新街。老桥自此退居辅道,静观新桥风采。
2005年,老桐山大桥因拱肋开裂、结构变形,被鉴定为危桥。2007年春,桥体拆除。送别之日,众多市民岸边而立,目送桥段一一卸下,眼中满是不舍。彼桥承载无数人的通勤、求学与情愫,是一代人心头的地标,承载了太多人的青春与记忆:清晨奔跑的学子,黄昏归家的工人,桥上低语的恋人……拆除非为遗忘,而是为新生。同年,老桥上游三十米处,一座210米长的桐山步行桥应运而生。它不再承载车流,而以宽阔桥面、人文雕饰、安静氛围,成为市民散步赏景的诗意所在。清晨,桥上太极舒展;黄昏,情侣并肩而行;夜色中,孩童追逐欢笑——桥虽不言,却承载着这座城市最柔软的部分。
近十年来,我身畔之桥益发多样且精巧。2016年,岗尾大桥建成,位于桐山溪入海口,连通潮音岛与百胜新区,属“东扩南移、面海发展”之要道。桥通之日,新区塔吊林立、机声隆隆,滩涂变作楼宇,岛屿化身胜景,福鼎之城格局因此一变。
2021年春,桥上又生新绿。普后大桥、岗尾大桥等五座桥梁实施立体绿化,桥栏之上,三角梅、红绒球交相辉映,桥如空中花廊。行人驻足拍照,花瓣随风飘落水面,溪水因此斑斓。2022年,普后大桥周边人道亦得修缮,石板铺设,长椅添置,行人漫步间,可听碇步石语、忆旧桥之风,亦能望见当年护城石坝的遗迹,遥想昔年“谊若同舟,共保安康”的治水利民之心。
至2025年,我迎来又一轮桥之“新生”。
四月七日,服役三十二载之流美大桥完成旧桥拆除,新桥将依旧址再起,长三百九十三点五米,桥面宽二十七米,为双向六车道,结构强固,承载提升。是月三十,新桐山大桥改造竣工,吊杆更换六十四根,拱肋防腐四千平方米,桥面重铺三千五百余平方米,夜景灯光亦焕然一新。夜幕降临,灯火映我溪面,犹如繁星坠落,照亮前路,辉映城光。此刻我岸边的堤坝早已与城市相融,当年王应鲸、李拔诸人守护的城池,如今正以桥为脉,向海而生。
今朝伫立2025年,我观水中桥影,如梦如画。三十年前,我之身仅载几座桥梁,桥稀溪阔;今朝桥连溪岸,从山前大桥至岗尾大桥,从碇步至特大桥,从人行至高速,从素桥至花桥,桥桥非止通途,更系情感与时代。曾经,福鼎人蹈石渡溪、畏我水患;今日,转瞬即达、亲水而居;曾是偏隅古镇,今为通达之城。昔之“走出去”,今之“愿留下”,此地山水环绕,桥城辉映,人间可居。
我是桐山溪,千年长流不息。我曾见证青石筑坝的坚韧,亦见证钢铁架桥的壮阔,未来仍将以水波为纸,以桥影为墨,记录福鼎每一个晨昏。我知,前方仍有新桥待建,新梦待写。而我,仍在此,观城之变迁,听桥之回响,见证一座城市,在时代潮声中,行稳致远,再书辉煌。

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在泉州开
叶浩文上专题党课
市领导开展“敬老月”慰问活动
林青率团赴意大利,福鼎白茶国际“朋友圈
回诊免收诊察费!福建明起施行
11月10日起,满13周岁女孩免费接种HPV疫
林青带领福鼎代表团拜访意大利中国理事
“法商携手 益企同行”合作座谈会召开
我市举办202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登记
福鼎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高清)频道正式开
《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督导工作方案》
遇友吵架,男子“义气助阵”,反“自投罗网
福鼎一少年骑电动车酿事故,受伤还担责!
做新时代文明少年
【网络中国节•中秋】饼花的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