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峦叠翠间,“外骨骼机器人”助力游客轻盈攀登;碧海蓝天处,彩虹步道蜿蜒勾勒滨海风情;渔舟唱晚时,海上民宿里游客枕浪听涛……这个“五一”假期,“大美福鼎”以创新之笔书写山海文章,依托太姥山与沙埕湾的天然禀赋,通过科技赋能、业态创新、基础提升,打造出山海交融的休闲旅游新地标,奏响“旅游兴市”的华彩乐章。 太姥山景区 “外骨骼机器人就像会呼吸的登山杖,推着我向云端前进。”在太姥山景区,游客严欣悦轻点设备开关,内置芯片随即精准感知动作频率,伴随机械传动装置的轻微嗡鸣,腰部支撑系统持续输出助力。身披“科技外挂”,严欣悦在“金龟爬壁”观景台前掏出手机,将云雾缭绕的奇峰异石定格成永恒记忆。 “外骨骼机器人”助力游客攀登 这座素有“海上仙都”美誉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正在经历一场智慧化蜕变。太姥山管委会副主任叶灵珑介绍,景区共有3600多级石阶,垂直高差超900米,“夫妻峰”“金龟爬壁”等大部分标志性景观都位于海拔500米至700米山体,传统登山方式对大部分游客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 太姥山景区 科技赋能,增“智”提质。近年来,太姥山景区陆续上新“电动扶梯”“AR导览”“外骨骼机器人”等形式多样的智能登山设施、设备,升级“适老化山岳旅游标准”,打造“科技登山套餐”,把“望山却步”变成轻松登顶,让更多群体领略太姥山的山川之美,打造科技赋能文旅的示范窗口。 太姥山登山扶梯 当太姥山的“黑科技”掀起文旅热潮,35公里外的沙埕湾畔,一条“蓝色丝带”正舞动山海。全长5公里的沙埕湾大桥健身步道一经“亮相”,就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地标”。 沙埕湾大桥 步入健身步道,“来到佳阳 一路向阳”最先映入眼帘。蜿蜒而上,各类有趣标语和图案次第铺展,为漫步之旅增添别样趣味。步道两侧,各类绿植错落有致分布,待完全生长繁茂,又将成为一条充满生机的绿色长廊。 健身步道 从分岔路往左而上,沙埕湾大桥的壮丽景观逐渐显现。桥上车辆川流不息,展现出蓬勃的交通活力,两侧1.5米宽的人行步道则为游客提供了绝佳的观景视角。向远处眺望,辽阔无垠的沙埕湾波光粼粼,海天一色的美景跃然眼前。 在沙埕湾跨海大桥的斜下方,沿着浮桥踏上“海之梦”海上休闲旅游综合体,游客们亲手投喂跳跃争食的鱼儿,银鳞翻涌间,激起阵阵欢笑声。另一边,“渔家厨房”内,渔获飘香;“海景民宿”别具匠心,配有落地窗与观海露台,夜晚枕着浪声入眠,清晨推开窗便是海上日出的壮美景观。 “海之梦”海上休闲旅游综合体 作为福鼎首家集养殖、垂钓、住宿、采购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项目,“海之梦”将休闲渔业与海洋文化相结合,大力推动休闲渔业精品化发展,打造以“渔家乐”为代表的海上特色旅游品牌,给足了游客新鲜的渔旅体验,获评渔旅融合“水乡渔村”休闲渔业示范基地。 游客体验垂钓 “我们抓住‘渔业+旅游’‘交通+旅游’等机遇,拉动周边岛屿、新型渔排、岸沿景观等海洋旅游资源开发,打造更多‘渔旅融合’新业态,并结合福鼎东互通口和高标准服务区,打造交旅结合示范公路,建设全方位、开放式的3A海湾休闲旅游景区。”佳阳畲族乡宣传委员丁鹏说。 从智能登山到海上牧歌,福鼎旅游的嬗变折射出全域发展新图景。数据显示,“五一”期间福鼎市接待游客61.6万人次,同期增长28.9%,旅游总收入达4.5亿元……亮眼数据的背后,是“旅游+”融合发展新格局。近年来,福鼎市依托丰富的山海资源,大力发展滨海休闲、康养茶庄、民宿客栈、乡村旅游、美食旅游等新兴业态,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夜幕降临,太姥山脚的海鲜大排档升腾起烟火气,茶香氤氲的民宿里,游客们品着老白茶回味当日见闻;沙埕湾的海面上,“海之梦”的灯光倒影随波摇曳,与星空交相辉映。这片山海相拥的土地,正以科技为翼、文化为魂、生态为本,书写着全域旅游的崭新篇章,绘就“诗和远方”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