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拿地已入高峰期
10月以来,开发商对于土地的需求及地方政府加强土地财政收入的预期不减,一些地方城市明显加大土地供应力度。有专家认为,四季度土地成交或有望达到甚至超过去年同期水平,全国土地市场继续维持活跃的可能性较大。下半年以来,随着资金压力的减轻,在满足未来战略目标的开发需求、进行必要补仓的前提下,房企拿地进入高峰期,实力房企成为绝对主流。由于一线城市地价水平较高,中小房企生存空间有限。
就在近日,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房山区分中心举行了2012年房山区土地储备供地项目推介会,重点推介51宗2012年供地项目,总面积1009.39公顷,主要分布于6个热点板块(长阳、良乡、阎村、窦店、周口店、长沟),远洋、万科、中铁、首创、合生、保利、龙湖、金地等诸多品牌房企出席。此次土地推介会相当于告知土地利用规划的作用,起到告知哪些土地具备出让意向,并不等于即将推出,其中很多地块还处于土地一级开发阶段,地块通平状况不具备招拍挂出让条件。
尽管这51宗地未来何时正式入市交易还取决于当前的土地开发速度,但此次推介会仍释放出积极的市场信号。不少业内专家认为,加大土地市场供应的预期,调整供需比例,有利于降低土地竞争的激烈程度,减少高价地块的产生,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未来楼市的潜在供应量,从而稳定房价预期。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裁胡景晖表示,未来不管是区政府或分中心推介土地,还是北京市相关部门公示出让计划,只有真实呈现土地未来供地量与推地时间,才能让房企有的放矢、放弃哄抢,进而维护土地市场交易秩序,稳定房地产市场预期。
■专家看法
招标或成未来主流交易方式
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裁胡景晖认为,当前土地竞价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房企拿地心态不当容易造成价格虚高,对区域房地产市场带来错误的市场预期。
理论角度分析,挂牌方式出让多适用于土地市场低迷时期,土地需求旺盛时则演变成拍卖方式,挂牌与拍卖方式都不适用于当前的市场环境。按照2007、2010年的经验来看,招标出让或许是土地市场竞争激烈环境之下唯一可选的方式。一方面,开发企业只有一次性报价的机会,有利于理性价格的形成;另一方面,项目规划、工程进度、资本实力等各类因素的综合考虑,也有利于保障后续楼市供应量的控制。鉴于此,招标或为未来主流交易方式。晨报记者接贵云 束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