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集经费,自食其力困难多
要想保证一个支教组织的运行,经费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能得到学校经费支持的支教团队少之又少。
芦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作为一个院系自己的支教队,学校每年会给两三百元的经费,这些会用于制作队旗、横幅和购买一些办公用品。
芦云说,每年为了提高新队员的能力,他们会到一些培训机构做素质拓展训练,这项花费最便宜,每人也要30元,30个人的团队要花近1000元。二三十名支教成员往返车费需要600元左右。
芦云告诉记者,第二年开学后他们会组织回访,总要给孩子们带点笔、本等小礼物,这项花费也需要300~400元。这样下来,经费的困难可想而知。
据芦云说,这样的情况已经够省了,队员培训从外边请来的老师都是免费的,去参加素质拓展训练的培训机构也会给他们便宜很多,像今年去孟津的支教队联系了洛阳的爱心车队,又省了一笔钱。
鞠明兴也坦言经费是个大问题,每年都会向学校申请项目,如果该项目立项可以获得学校1500~2000元的经费支持,但这些钱也不足以支持一个团队的发展,若是没有立项,则会没有任何资金支持。
陈鑫是小白鸽义工队今年去青海省杂多县第三完小支教队的队长。陈鑫告诉记者,他们这次支教,每个人的往返路费就近千元。作为一名大学生,他们本身还没有挣钱的能力,但在奉献爱心的同时却不得不自掏腰包。
令队员们欣慰的是,杂多县第三完小对他们的到来给予了热烈的欢迎。“学校安排我们到食堂免费吃饭,在学生宿舍住宿,还提供了被褥等生活用品,为我们支教作足了保障。”陈鑫说。
杂多县第三完小的巨占元校长对前来支教的郑大学子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学校本身就缺乏音乐、体育、美术老师,这些大学生经历了3天的奔波,跋涉2500公里来到这里,克服高原反应,为孩子们带来了歌声,带来了舞蹈,带来了彩色的世界,他非常感激。
郑州大学数学系团委书记王永刚非常支持学生们的假期实践活动,谈及学生的活动经费问题,王老师坦言,学校和院系不能承担全部费用,尤其是一些省外的项目。作为一名指导老师,他也只能尽自己力量为学生争取更多的经费支持。除此之外,每年开学后学校会对暑期实践的优秀团队进行表彰,河南省届时也会有相关评选活动。
入不敷出,支教团队怎么保证正常运行呢?
芦云说,他们只能自食其力。临近暑假,团队的队友会一起去捡塑料瓶卖钱,在校园里捡,到同学宿舍收,中午吃饭时间,下午放学后,处处可见他们队友的身影。
芦云告诉记者,情况好时,一个大瓶子能卖一毛五,一个小瓶子一毛钱,情况不好时大瓶子一毛钱一个,小瓶子三个才一毛钱,捡瓶子每年能收入400元左右。
“即使远远不够,我们也要努力,为了支教,为了献爱心,也为了锻炼自己,了解社会。”卢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