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外来劳动力、特别是农民工的大量进城,如何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成为当前社会管理的新课题。为了让每一个进城务工人员享受当地居民的同等待遇与服务,提升他们居住在社区的幸福感、归属感和认同感,福鼎正在描绘着进城务工人员的“幸福路线图”——
“这里既是园区,又是社区,可以享受工作,也能享受生活”
宽敞的工人阅览室成为外来工“充电”的好去处
标准化流水线让进城务工人员快乐工作
融入社区活动让外来工提升幸福感。
一个外来工家庭的“圆桌会议”
“过去一年,对我们一家来说很值得回忆,我们在福鼎市区买了房子,安了个窝,实现了落地生根的愿望……”中秋节前夕,福鼎一家星级酒店包厢里,一场特殊的家庭“圆桌会议”拉开了帷幕。
11个“听众”围坐在一个大饭桌前,席间,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抱在怀里的孩子,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显得“参差不齐”。
记者细心听他们每个人的发言,才确定这其实是一家人,三代同堂,年龄最大的72岁,最小的5岁。他们一家祖籍安徽,现在全家在福鼎打工。
“每年,我们要开这样一个家庭会议,为的就是忆苦思甜,激励我们在外打工的每一个家庭成员……”72岁的老人何成庆是一家之主,每次,他开宗明义地把会议主题提出来,然后才开始讲述他的“创业史”。他早年在外搞运输,把儿女们一个个带出安徽老家,先后在太原、温州、南京等地打工近30年,于去年正式定居福鼎,如今儿女在福鼎事业有成,两个儿子搞物流,女儿是一家企业的生产部门负责人,儿媳妇们都在福鼎工业园区的企业里找到好工作。
“姥爷抱抱……”一旁,5岁大的小外甥坐得有些不安分了,打断了老人的发言,惹得一家人哄堂大笑,有人赶紧上前哄孩子,其乐融融。
接下来发言的叫毛莉莉,她是大儿子的媳妇,也是这户家庭第一个来福鼎创业的人。毛莉莉,农村高中毕业,2004年从广东顺德下岗后,与丈夫何韶品慕名来到福鼎工业园区求职。刚刚来的时候,毛莉莉在福鼎市华益机车部件厂做数控车间工,何韶品在富民社区开办的一家建材市场做采购员。
“这是传递家庭亲情的最好载体,在物质充盈的年代,人容易迷失自己,需要不断自省。”毛莉莉说:“大哥大嫂也知道,我带着孩子来福鼎已经8年了,一开始在工厂车间里当普通员工,一步一个脚印地挣起这份家当,很不容易,今天,我想讲几个创业的故事,希望下一代能够体会到我们这辈人在异地他乡打拼的辛苦,好好珍惜,努力学习……”
“我出生在安徽,虽然衣食无忧,但一直跟着爸爸妈妈到处搬家,要不是这个家庭会议,我恐怕很难想像各位叔叔伯伯以前的生活。我现在已经上中专了,毕业后,想在福鼎找工作,我相信我们这一代也会做得很好的……”何成庆老人的大孙女抢着发言。她说,对于像她这样的家庭新生代成员来说,每听一次爷辈、祖辈的经历,就多一分对家庭的责任感。
“老少四辈聚一堂,场合氛围喜洋洋,今朝来此不容易,明日再创新辉煌!”这个特殊的会议,在一个家庭成员的诗作中,画上句号,留给他们每个人的是激情,是昂扬斗志……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