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4年开发旅游至今,年游客数达13万人次。牙(城)赤(溪)公路已动工,建成后游客至少增加50%以上。”磻溪镇党委书记郑晋生说,当前摆在赤溪村民面前的课题是怎么对接好20万游客。
牙赤公路是宁德市委书记廖小军到赤溪村现场办公,支持兴建的一条打开山门的通道,全长20.5公里,建成后赤溪村距沈海高速牙城互通口仅需20分钟,将提升环太姥山旅游大格局,加快赤溪融入沿海较发达经济圈。随着山门不断打开,依托旅游产业发展,村民们办起“农家乐”、开杂货铺、养鱼、种苗木……目前,全村兴起12家“农家乐”,众多村民还将土地出租或入股农业合作、旅游公司,一手领田租,一手拿劳务工资,“两手”增收,不亦乐乎。
“三年多来,赤溪村整合各部门资金,累计投入2000多万元做好打基础的工作。改变的不只是村容村貌,还有村民的发展意识。”省民宗厅下派赤溪村第一村支书杨振伟虽已离任5个月,依然如数家珍。
开眼界、转观念。多年来,村民们一直习惯守着一亩三分地,自给自足。一家旅游公司原本计划在赤溪村进行旅游开发,但群众漫天要价,最后该项目落户上游的杜家村乌杯自然村。镇村干部痛定思痛,沉到田间地头做村民的思想工作。通过两次组织村民代表到福州永泰、漳州长泰参观学习,形成旅游产业带动、农民联合互动、共谋发展共同富裕的共识。现如今,群众思想通了,主动求发展、提建议。2013年11月,动建牙赤旅游公路时,村两委仅用17天就完成测量、放款等安置征迁工作,旅游公司相继扩大了在赤溪的开发投资。
老乡的口袋鼓了,才有赤溪村的致富奔小康。2013年,全村实现经济总产值3789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从1984年的166元提高到9430元,村集体收入也从2010年的几千元增加到9.2万元。村支书杜家住告诉记者,按目前的富民政策和产业项目走下去,3年后村民人均纯收入将实现翻番,村集体收入也可达30万元至50万元。
“我们将继续秉承科学扶贫、持续扶贫的理念,一步一个脚印,一件事一件事地抓落实,帮助赤溪村早日实现小康梦想。”福鼎市委书记陈其春表示。
细雨阵阵,野菊花开。走在赤溪村湖里景区,迎面而来的是,越走越宽的小康之路。(记者 黄少鹤 王国萍 刘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