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福鼎新闻
投稿

福建日报关注福鼎赤溪村:30年滴水穿石拔掉穷根摆脱贫困

2014-05-23 14:34:35 来源:福建日报 作者: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k6g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到了1994年,全省贫困人口从1985年的240万减少到80万,福鼎摘掉了贫困县帽子。但全省还有80万人口没有解决温饱,特别是10万人口还居住在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的边远山区。为此,我省决定实施造福工程,从根本上帮助这些地区的群众摆脱贫困。宁德地区把下山溪22户88人的整村搬迁列为第一批造福工程实施对象。k6g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地区部门负责人和县领导组成的工作组在下山溪实地调研后,马不停蹄地赶回赤溪村村部召开现场办公会。“村民熬来凉茶给大伙解暑,工作组人员围着长条桌,就整村搬迁的选址、资金等展开讨论。”福鼎市扶贫办主任滕建军回忆说,他当时是县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员,参加了这次会议,与会干部当场自掏腰包捐款,多的两三百元、少的三五十元,村民们都很感动。k6g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造福工程专项资金加上各级多方努力,筹集40多万元,选址赤溪村中心地带,平整土地,购来红砖、钢筋、水泥。村民每户自筹80根木头,投工投劳,半年多时间,沿着1993年建成的磻(溪)赤(溪)通村公路延伸,两排两层砖混结构的楼房拔地而起,每户房子长约15米、宽3.6米。1995年5月4日,下山溪自然村人告别了山上低矮破旧的茅草房,整村迁到新居,门口的路命名为长安新街,生活由此翻开崭新的一页。“在山上,我每天想的都是怎么吃饱饭,下山住上砖房,感觉一下子有了奔头,就想着多赚些钱,让下一代有书读、过好日子。”李先如感慨地说。k6g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此后20年来,赤溪村12个自然村350多户村民陆续搬迁至长安新街,住进宽敞明亮的砖瓦房,人均住房面积也从1984年的8.5平方米提高到现在的21.6平方米,彻底告别穷山恶水。如今,赤溪中心村聚居1500多人,学校、文化中心、公园、卫生所等一座座崭新设施拔地而起,生活服务功能日臻完善。k6g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用上了电灯,通上了自来水,看病有了卫生所,读书有了村完小。读了几年小学的李先如曾是下山溪自然村学历最高的,如今他的孙子已从大专院校毕业,在外开起电器维修店。赤溪村现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村民占总人口的52%以上,比1984年增长6倍。k6g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扶贫先扶志,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激发了村民自力更生、加快发展的原动力。当地政府适时地开展政策扶持和技术培训,一些村民联合办起淡水养殖基地,优良水质养出的鳗鱼吸引客商上门收购;一些村民走出大山,李先如的儿子儿媳到浙江温州的石材加工厂务工,两人加起来月收入近万元,还在隔壁霞浦县牙城镇区买了房。k6g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整村推进、培育产业,小山村拔掉穷根,稳步迈向“百姓富、生态美”k6g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入夜,小雨淅沥,长安新街灯火明亮。k6g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现在村里发展了,我也有了自己的事业,相信日子会越过越红火。”返乡大学生杜赢向记者打开了话匣子。k6g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去年7月,25岁的杜赢从广西玉林师范学院毕业后,放弃城里的工作机会,回村当起农民。“村里几乎每家都种茶,却没加工厂,我觉得是个机会。”他筹集近百万元,创办了村里唯一的茶叶加工厂,白天做白茶加工,晚上处理网络订单。k6g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吸引杜赢回乡创业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赤溪村经多年的扶贫开发,底子慢慢厚了,人气渐渐旺了。特别是2010年底赤溪村被确定为省级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重点村后,由省民族与宗教事务厅挂钩帮扶三年,按新村建设规划及畲族特色村寨规划,完成多项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建设,逐步实现人口居住集中化、居住条件大幅提升,跻身省级生态村之列。k6g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为促进薄弱村自我“造血”、持续发展,从2004年开始,我省以三年为一个周期,采取部门挂钩、资金捆绑、干部驻村的组合方式,已完成三轮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628个省级重点村大变样。去年8月召开的省委九届九次全会提出,进一步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全力推动23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绿色发展、特色发展、集聚发展、创新发展,努力实现百姓富、生态美,再一次吹响了科学扶贫、持续攻坚的号角。k6g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致富奔小康,需要产业支撑。赤溪村山多地少,抢抓九鲤溪旅游的发展机遇,立足生态做文章,发展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农业两大支柱产业。一方面,利用丰富的山林、淡水资源,能人带动,以“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生态农业。一方面,引进万博华、耕乐源等旅游公司投资建设蝴蝶坪、竹筏漂流、健身拓展等旅游休闲项目,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此外,村两委积极盘活村集体经济,通过外包鱼塘,出租土地,入股旅游公司、专业合作社,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

文章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福鼎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福鼎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新闻热线:0593-7856234 技术服务:0593-7998976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福鼎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8-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