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名称:福鼎黄栀子
所属行业:药材、干果、新鲜果蔬
注册人:福鼎市福鼎黄栀子协会
注册号:12038424
注册时间:2012年12月
商标释义:“福鼎黄栀子”地理证明商标由福鼎黄栀子的花朵与果实为原型、与福鼎黄栀子的汉语拼音创意组成,寓意为黄栀子原产地为福建省福鼎市。
栀子村的致富经
8月,正是黄栀子果实成熟的季节。14日上午,福鼎市贯岭镇分关村几个山头的栀子林连成黄灿灿的一片,空气中弥漫着沁人的芬芳。
当地农民张清泉带着笔者参观他的黄栀子地。看着满山的栀子果,他一脸喜悦:“看这长势,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分关村位于闽浙交界处,当地海拔300多米加上温润的亚热带气候,十分适合黄栀子生长。分关村村民过去以种植水稻、芋头为主,户均年收入不到3万元。其实,二三十年前,就有少数村民种上了黄栀子,由于没有发掘其价值,村民们不识“摇钱树”,难觅致富路。
今年是老张大面积种植黄栀子的第5个年头。“我是村里种黄栀子较早的。以往,我们农民各种各的,黄栀子果实产量不高,又没有稳定销路,5年前,1公斤也只能卖1元左右。这些年,在当地政府的扶持和工商部门的行政指导下,村里成立了黄栀子合作社,家家户户都种上了黄栀子,种植技术也已成熟。很多媒体都来报道,让我们这里的黄栀子知名度不断提高,‘分关1号’成了响亮的品牌。我们的收入自然也水涨船高,现在,1公斤能卖到6元以上,村民户均年收入能有六七万元。”
村民们的黄栀子地连片形成种植基地。记者跟着老张继续前行,只见一些农民正忙着在地里采摘提前成熟的栀子果,一些农民在空地上铺晒栀子果。“栀子果晒干之后,将送到合作社的加工厂进行深加工或外销。”老张说。
距离种植基地不远处有一排房子,那就是分关黄栀子合作社的加工厂和办公室。合作社负责人温登足带着记者参观了黄栀子产品展柜,展柜里除了加工成食品的栀子花,还有用其黄色果实制成的天然色素和香料。分关村黄栀子的种植、采摘到后期深加工,俨然已串起一条特色农业产业链。
“5年前,在政府指导下,村民们自发入股,组成农业生产合作社,黄栀子得到大面积推广。福鼎市的林业部门也大力支持,技术人员下到田间地头,教我们怎样科学种植和管理。这些年,黄栀子市场行情一直不错,我们就想办法开始深加工,除了卖黄栀子,更卖它的副产品。”
“黄栀子从花到果都是宝!”面对记者的好奇,温登足乐呵呵地介绍起来,该村开始大面积种植黄栀子,今年种植面积已达1500多亩,成为促进当地农民增收的一大特色产业。
“比如这栀子花,本身就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我们就把这些花晒干做成食品,可生吃也可炒着吃,不少超市来这订货。同时,我们还主动和一些药厂联系,直接提供栀子花给它们制药,又拓宽了销路。”
“近几年,天然色素和香料一直热销,黄栀子的果实恰好是一种很好的天然色素。我们合作社与河南中大生物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开发黄栀子色素产品,市场行情年年看涨。”
走出合作社,笔者再次爬上山坡。只见从山谷到半山腰,都结满了金黄色的栀子果,让人仿佛置身在果实的海洋。笔者发现,果海中除了劳作的农民,还有10多名摄影爱好者。 中国茶乡摄影联盟发起人吴维泉说:“这几年,从花开到收获,我都会抽空和朋友们过来拍照。这成片的栀子林景色很独特,闻一闻花香果香,烦恼都忘在脑后。”
贯岭镇镇长郑兴邦告诉笔者,这些年,分关村的栀子花开时节吸引了越来越多人前来观赏,游客们被这里的景色吸引着,也被这边特有的畲族风情吸引着。“从2012年开始,我们都在栀子花开的季节举办‘栀子文化节’,并植入特色民俗文化元素,使黄栀子这一特色农业向文创产业迈进,进一步提升当地黄栀子的品牌效应。”
夕阳西下,晚霞中的金黄色栀子果轻轻摇曳,令人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