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 人文
投稿

朱熹与潋城带枷青蛙的故事

2019-09-04 15:01:31 来源:福鼎新闻网 作者:李立华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1.jpgkfa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朱熹像 网络图kfa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句话用在福鼎太姥山镇潋城村的石湖书院最是贴切。福鼎理学圣地石湖书院本是一座不甚为人所知的道观,因南宋大儒、理学家朱熹来此讲学而名重一时,朱熹(1130—1200年),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甚而800多年后的今天,仍不时有人提起他的名字。kfa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2.jpgkfa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朱熹石湖书院旧址(资料图) 贯之 摄kfa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据史载,南宋庆元二年(1196年),“庆元党禁”前后,理学被定为“伪学”;庆元三年(1197年),宁宗下诏任官不用“伪学”之人,韩侂胄等朝廷权贵为打击异己,将周必大、留正等五十九人定为“伪学逆党”,朱熹即名列第五。当年,朱熹为避“伪学”之谤,由古田取道长溪,在霞浦赤岸住留。朱熹弟子潋城村人杨楫听闻,前往迎到家中,并在石湖观设石湖书院,请老师在此讲学,朱熹特为书院撰写对联:“溪流石作柱,湖影月为潭。”朱熹的到来,拉开了福鼎理学的序幕,一时宗风四起,吸引了一大批福鼎士子来此听讲、问学。kfa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朱熹老夫子在潋城讲学时,他嫌城内附近人声嘈杂,不能专心做学问,便让人在村边上找了一小庙讲学,朱熹原以为搬到这里偏僻安静,谁知道附近都有水田,前面还有一湖池塘。芒种期间,每当晚上,四周更深夜静之时,蛙声四起,搞得他不能静心夜读做学问,遂又生起烦心。但他马上想起了在漳州时的惨痛教训。当时,他也被漳州丽藻池的蛙声扰得心神不宁,于是就写了《祭青蛙文》,叫书僮带着祭品到丽藻池边去宣读祭文,然后烧掉,限青蛙们三日内要迁出。因书僮自作聪明,导致青蛙死伤无数,后成了漳州的“断蛙池”。思及此,朱老先生这次就直接用白纸剪下纸枷后,尽力撒向四周田野池塘,口中念道:“蛙儿,蛙儿,切莫呱噪,带上此枷,随我学道。”说来也怪,当天晚上,书院四周,蛙不鸣声,过往人们再也闻不到蛙声了。第二天开始,学生们忽然发现周围出现了白颈青蛙,显枷锁样。人们都说,这是朱老先生慈悲,把漳州带纸枷青蛙的后代传来石湖书院。奇怪的是,除了这周围,外面田里的青蛙脖子上都是没带白纸枷的,不信你夏天晚上来抓几只辨认辨认。kfa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3.jpgkfa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潋城古堡(资料图) 林昌峰 摄kfa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这真人真事一直流传几百年下来,直到前几年修建高速路时,书院周围的水田都被填平做路了,带枷青蛙也就越来越少了……kfa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文章来源:福鼎新闻网 责任编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福鼎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福鼎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新闻热线:0593-7856234 技术服务:0593-7998976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福鼎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8-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