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3日 星期日

加载中...

十年:种粮 更轻松 更高效

2022-09-22 11:09:14 福鼎新闻网 责任编辑:蔡丽军

 福鼎新闻网讯(蔡丽军)从10年前的种地不赚钱,到如今争着流转租种土地种粮,从过去要忙碌一个星期才能浇完的地,如今无人机浇灌不到一天就全部完成,从镰刀收割到联合机收割…..,十年弹指一挥间,农业的十年,是时间的刻度,也是发展的标尺。 

年过六旬的朱照棋是福鼎市太姥山镇孔坪村地地道道的农民,有个特殊的外号“稻王”,他是远近闻名的种粮能手,十年来,老朱从三亩地开始种植水稻到300多亩现代农业产业示范田,通过植保无人机、测土配方施肥等新技术,实现了精细化管理。

微信截图_20220922111246.png

朱照棋从十来岁左右开始帮忙家里种地,在他的记忆中,夏粮入库要持续一个月时间,收割、打场、晒粮……如今,稻谷从农田到粮仓只要24小时。

谈及十年种地变化,他概况为“增产增收、省时省力。”以往,他插秧、打药、收割全部靠人工,如今,机械化耕作已成“主角”,旋耕机犁地、无人机植保、联合收割机收割一应俱全。

“就说打药吧,十多年前,人们得背着喷雾器在地里边走边喷,一遍喷完,衣服都湿透了。后来,用上了电动喷雾器,这两年,我开始用无人机撒播打药,代替了以前人工施肥、打药,半小时就能完成几十亩水稻的施肥作业,比以往的工作效率提高了5倍,粮食亩产量都达到1000多斤”朱照棋很享受这种新变化。

2021年,朱照棋成为福鼎市农业农村局特聘的农技员,令朱照棋欣慰的是,两个儿子大学毕业后返回家中,先后跟着他一起种粮,成为试验田的“管家”,朱照棋说,他现在的生活很幸福。

“这还不算稻谷,今年保守估计也挣10多万元,今年地瓜育苗3万多斤,马铃薯和地瓜也种几十亩,明年准备多承包一些田地。”朱照棋望着田野充满了期待……

又是一年丰收季,再过一周,福鼎6万多亩中稻将全面开镰收割,在店下镇寺前村,福鼎市康禾合作社社长陈光瑶做着秋收前的准备。

“今年,合作社托管的双季稻种植面积达到900多亩,涉及200户农户,还种了1000多亩蚕豆。这样的种植结构,既是轮作模式的需要,也是响应国家稳粮扩豆的号召。”陈光瑶说。

提高粮食产量,农机是重要“武器”。行走在偌大的机库棚里,陈光瑶说,这些年他不断“招兵买马”,生产设备已从10年前3台套小型农机扩大到50多台套大中小型农机,覆盖耕种管收各个环节,短短的几年间,曾经“看天吃饭”的庄稼人用上了无人机灌溉农田、按下遥控器轻松浇水,机械化、智能化,新技术极大提高了种植效率,推动产量提升。 

“种田是门技术活,科技助农实现粮食生产能力新突破,也改变着农民朋友的种地方式。“陈光瑶说,老一辈种粮人难以实现的“农事”,如今已经不再是梦想。

丰收背后,不但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更是一套政策组合拳在支撑。

惠农政策提升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连续十年,福鼎市出台粮食生产安全各项措施,对种植面积在3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每亩给予200元的补助,全面落实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水稻种植保险保费补贴由10%提高到20%,农机在正常享受购置补贴政策的基础上,再给予农机购置总补贴额70%的累加补贴。依托科技加快实施“机器换人”,积极引导农民利用机械化和生态化发展现代农业耕种,对“两增两减”示范片开展精准测报、科学防控、精准施药,应用高效植保器械开展统防统治,对“储备品种”示范片开展抛秧栽培、无人机防治病虫害、化肥农药减量增收、秸秆还田、一年三熟轮作等示范技术,创建一批百亩田,培育一批新型经营主体,打造一批区域性优势产业,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和效益提升,有效保障粮食高产稳产。

春争日,夏争时,秋抢收,冬育种,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无论是“老把式”,还是“新力量”,都会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共同奏响田园新旋律,生机盎然、活力四射的现代农牧业画卷,已向我们缓缓铺开。

Copyright © 2008-2017 福鼎新闻网 fdxw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512021006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号:113420045 闽ICP备2020019344号-2
主管:中共福鼎市委宣传部 主办:福鼎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热线:0593-785623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闽公网安备 350982020000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