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推出三大平台吸引工商资本投入农业促转型
温州网苍南支站讯 最近,浙江锦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台湾著名香草专家王调议先生合作,引进台湾先进的技术理念,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与观光旅游相结合,积极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在灵溪新区观美社区桃湖村以每亩750元租金流转开发了379亩西红柿、薰衣草等农作物种植基地,还计划打造“番茄联合国”等观光休闲旅游项目。据悉,该项目规划总投资达3亿元。
像浙江锦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这样外来工商资本大规模投资效益农业在我县并非个例。近年来,随着“三分三改”政策实现土地的规模流转,浙台(苍南)经贸合作区、台湾农民创业园等平台建设以及政府各项补贴扶助政策持续出台,吸引越来越多的外来工商资本涌入我县农村,使得当地传统农业加速向规模型、效益型农业转型。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来,我县就有20多家工商资本下乡投资农业产业,总投资额达12亿多元。由台商直接来苍投资或以合作的形式引进台湾优良农产品品种种植面积累计达到7000多亩。
据介绍,工商资本下乡不是简单的身份转换,而是把分散的农业和农民按照产业化方式组织在一起,进一步实现了农业规模经营。据县农业局初步统计,2012年全县土地流转总面积达13.09万亩;土地流入规模经营的台商、工商资本或农民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大户(10亩以上)的个数2618个,规模经营面积达10.51万亩;土地面积200亩以上实行整村流转的村24个。全县签订规范土地流转合同面积9.43万亩,占土地流转总面积72.06%。
工商资本下乡带来农业规模经营的同时,也带来了科技下乡。在外苍南籍浙商杨国瑜经营的中奥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利用微喷、滴灌技术,采用高架栽培新模式建成立体草莓基地。“先进的现代农业设施和一流的创新栽培技术,将催生草莓产量和价格双双实现成倍增长,如此一来经济效益就得以提升四倍。”杨国瑜说。
工商资本下乡还带来了全新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在我县不少大棚种植基地、果蔬种植园内,休闲农业的内涵得到了实际的延伸,游客们可以自由的观光、采果,体验农作之乐,真正享受乡土的情趣。如台商投资的日月潭农庄建设项目,规划占地850亩,包含了草莓、花卉、有机鸭稻米、绿色有机农场、茶道庭院、耕读体验营等等,农庄的建设主要以养生、健康为主题,与休闲农业相结合,让消费者享受到“田园乡村”的风光。该项目负责人认为苍南的自然环境与台湾接近,且还没有庄园式的可供观光休闲的建设,因此他们看准了商机,觉得这是一个较有前景的发展项目,在实地考察之后,很快与苍南进行了“联姻”。
另外,工商资本下乡踊跃投资效益农业,反过来带动了土地的规模流转,同时也为农民致富带来了新途径。一些村民表示,现在农村土地很多都长满了杂草,很少有人种,土地流转后,他们还能拿到一笔租金,一些企业会按粮食的市场价折合成现金给他们,部分农企还会雇佣当地的农民,这样他们还能额外再拿到一笔工资。如浙江晨虹农业有限公司的首期开发项目金果葡萄庄园,总面积580亩,是浙南地区最大的葡萄生产企业。该企业一口气与村民签订了16年的土地流转合同,约好每四年付一次租金,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可新带动农户500户,面积3000余亩,农民户年均收入增长万余元,直接增加就业人员80余人,进一步促进葡萄供、产、销过程的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发展。
县委书记黄寿龙指出,凭借三分三改政策实现土地的规模流转,吸引浙商回归投资农业,同时,向外借脑借智,引进台湾先进理念,推广科技种植,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经济作物的规模种植,从而提高农业效益,使农民脱胎换骨成为农业产业工人,这将会成为我县农村今后发展的方向。(通讯员 陈仁想 李裕山)
新闻热线::0593-7856234
投稿邮箱:mdrbmzbj@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