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下:移风易俗渐入人心(春节回乡见闻)
移风易俗实行半年多以来,在市区已获得明显成效,公交车婚礼、集体婚礼等,处处体现了变化。春节期间,记者回到家乡店下,也惊喜地看到移风易俗在乡镇所带来的“变革效应”。
关键词一:宣传工作到位 群众意识转变
在店下镇菜市场、群众体育中心等几个地方,记者看到,处处张贴着移风易俗的宣传标语和口号,宣传气氛可见浓厚。记者随机采访几个集镇居民,他们大部分表示知道这件事情。“去年就贴出来了,在街头的LED显示屏上也有看到过,所以大概知道怎么回事。”集镇居民林大爷告诉记者。
在店下寺前村,记者也看到类似的宣传标语,但是不同的是,内容更侧重丧事排场、占道出殡等方面的移风易俗宣传,细思原因,大概因为这是农村移风易俗整治中最难攻破的一块吧。
关键词二:请客次数减少 打包蔚然成风
过年期间,走亲访友,免不了要聚餐吃饭。从记者以往的经历来看,往往是从初一到初六,各家轮着吃一遍。这样带来的结果就是,不仅肚子上的肉多了起来,更是对原本的美味佳肴感到索然无味。亲友聚会似乎变了味。
今年春节期间,这种现象似乎在悄悄转变。不仅从以往的“巡回吃礼”改为春节期间仅一次的大聚会,而且也从单人请客改成AA制了。“这样的方式比较好,吃着大家不会有负担,既省钱又能联络到感情。”居民郑女士说。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大家春节爱去酒楼聚餐的习惯仍然没有改变,有些行为却悄然发生变化。记者从当地一家酒楼老板那了解到,如今大家点菜都比较节制,“吃多少点多少,没人会觉得丢面子,几乎都形成一种共识。而且吃不完的菜几乎都会打包带走,以免浪费。”该老板说。
关键词三:寿宴周岁宴少了 亲友聚会变多
春节期间,除了酒楼生意火爆,桌碗出租行业同样火热。
在店下经营桌碗椅被出租生意的陈先生告诉记者,从正月初一下午就陆续有生意上门,“几乎都是在家里摆桌,宴请亲朋好友。农村人的习惯还是在家比较方便,也比较热闹。”陈先生说。
当记者问起移风易俗带来的变化时,陈先生表示,如今的寿宴、周岁宴相对会减少一点,“应该说大家的目的性也没那么强了,更多是以AA制聚餐的方式一大家子聚一下,联络一下感情,不像以往那么大张旗鼓了。”
关键词四:烟爆燃放减少 城镇环境变美
春节期间除了吃吃喝喝,烟花爆竹也是营造热闹气氛的重要一部分。
家住集镇的华奶奶告诉记者,以往每到除夕夜零点就会开始放炮,一直放到天快亮,弄得她整夜睡不好觉。“今年有感觉明显减少了,就集中在凌晨那1、2个小时。这样比较清净,而且也比较环保。”华奶奶说。
新闻热线::0593-7856234
投稿邮箱:mdrbmzbj@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