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联动,推进法治建设——我市普法依法治市工作侧记
近年来,我市通过抓好“法治福鼎”、“法律六进”、“双百千万”等方面工作,普法工作取得长足发展。今年12月4日是国家宪法日。在此期间,我市各级、各部门、各行业以“12.4”为平台,开展规模大、范围广、内容丰富的法治宣传系列活动,以“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协调推进四个方面”为主题,全市再次掀起法治宣传新高潮,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宪法日,市检察院举行首批入额检察官宪法宣誓仪式
营造良好法治氛围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努力奋斗!”忠诚响亮的誓言久久回荡。12月4日是第三个国家宪法日。当日,市检察院举行首批入额检察官宪法宣誓仪式。至此,我市12.4普法宣传工作达到新高潮。
同一天,市人大、宣传部、司法局、普法办协同桐城街道办事处与民政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统计局、妇联、信访局、团市委、档案局等多家单位,在市政府门口举行了大型的法治宣传活动。现场分发《宪法》、《反家庭暴力法》、《慈善法》、《统计法》、《信访条例》、《档案发法》、《消防法》等几十部法律法规宣传资料,展出“远离毒品 珍爱生命”普法图片,青年志愿者积极参与交通安全法治宣传活动,法律工作者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的问题答疑解惑进行现场法律咨询活动,桐城街道、山前街道、公安局、法院、检察院在各自单位门口设立“12.4”法治宣传活动分会场。各村(居)、街直单位也纷纷开展送法入户法治宣传活动。据统计,活动当日,共接待群众咨询200多人次,发放法制宣传材料53000份,张贴法制宣传挂图1200多张,法制图片展260多幅,法制宣传袋子2000个,法治宣传品8000多份。此次宣传活动的开展,对进一步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推进依法治市,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此前,早在半个月前的11月中旬,我市开展12.4国家宪法日系列宣传活动伊始,全市城乡上下利用广播、电视、网络、LED显示屏、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开展宪法宣传活动,播放《宪法》宣传主题公益广告,着力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各乡镇、街道、开发区也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组织宣传队,出动宣传车,编发宪法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宣传氛围。

各市直单位集中开展法治宣传咨询活动
法治教育娃娃抓起
通过法治宣传,全市上下已然形成一股浓厚的法律意识,但要形成自觉的法律意识,必须得从娃娃抓起。为此,前不久,贯岭、点头、白琳、龙安、管阳镇、店下等司法所分别组织法律服务工作者深入各自辖区校园开展法律校园活动,开展“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法制讲座、禁毒图片展览、道理交通图片展览等等形式多样,学生喜闻乐见的法律宣传活动。
各学校也根据《福鼎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精神,结合学校实际,通过举办法律知识讲座、展出法制黑板报、召开主题班会、开展法律知识竞赛,举办夜间寄宿生疏散安全演练和全校性法律知识演讲等形式,促进普法顺利开展。
青少年法制教育是全社会形成学法用法风尚的强大动力,也是普法工作的重头戏。我市普法职能部门紧紧抓住这个阵地,开足法制课,利用各种有利时机举办法制讲座、各类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各校还通过建立法制教育基地,与有关部门开展法制共建活动,拓展法律宣传教育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的校园普法教育,让青少年养成了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也使更多的中小学生成为学法的先进分子,成为主动参与普法宣传的小宣传员。
在“六五”普法“法律六进”活动的基础上,“七五”普法大幕拉开时就提出了进一步明确“法律六进”活动方向,要求进一步深化“法律进机关”活动,不断增强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能力;进一步深化“法律进农村”活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深化“法律进社区”活动,提高社区自治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深化“法律进学校”活动,培育青少年法律素养和道德情操,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进一步深化“法律进企业”活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依法防范风险的能力;进一步深化“法律进单位”活动,促进法治化管理。

开展《反家庭暴力法》宣传
干部带头学法
除了在民众、学生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广大企事业职工以及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也是法治普及的对象。为进一步发挥全市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用法的示范带头作用,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市普法办在12.4宪法日期间,组织全市公务员进行为期半个月的网上知识考试。
为确保过程无障碍,增强网上考试的实效性和稳定性,市普法办利用网上考试系统,由电脑随机组成试题,内容主要涉及《宪法》、《国家安全法》、《反家庭暴力法》、《慈善法》等方面的法律知识。这次考试也是我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目标任务的一项重要内容,考试成绩作为公务员年度考核、任职、定级和晋升职务重要依据。(曾云端 施法局 文/图)
新闻热线::0593-7856234
投稿邮箱:mdrbmzbj@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