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3日 星期日

加载中...

撬动百强医院的支点 ———市医院工作纪实

2016-05-21 22:37:00 福鼎新闻网 责任编辑:陈英芳

前不久,《医院蓝皮书》中国医院竞争力报告(2016)发布会在广州举行,在当天举行的“2016中国医院竞争力论坛”上,香港艾力彼隆重发布了“2015中国医院竞争力·县级医院100强”排行榜,市医院榜上有名。这已经是市医院连续第五年上榜。

2015年,市医院门诊量达102.64万人次,不仅在诊疗量方面成为闽浙边界县级医院的翘楚,而且部分诊疗水平,如消化内科治疗在省内县级医院里处于领先水平,肿瘤外科在同等医院中也处于领先水平,呼吸内科、麻醉科、妇产科等都是具备优势的科室。

人才引进是关键

医院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早在1997年,市医院就开展人才引进工作,但是引进人才工作异常艰辛。“一开始,可能待遇不够好,留不住人才。我们招进来的人10个走6个,流失率高达60%。”市医院院长李桂心回忆。如何留住人才,成为当时市医院领导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对外地的医生而言,最亟待解决的就是住的问题。为了让医生安心留在市医院工作,院方决定建设人才周转房,解决医生住的问题。人才周转房就是以市场价的五分之一的租金租给刚引进的人才,租期为十年,期满后续租租金翻倍。

政策是好的,但却招致老员工的不满,也得不到政府的支持,院方又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不管怎么样,我们必须留住人才,不然医院何来的发展。”李院长心想。于是,院方高层领导顶着巨大的压力,自筹4000万资金开始建设人才周转房。

2008年,引进人才生活区“杏林苑”建设完成,为引进人才来鼎落户提供良好的住房保障。在管理上,市医院严格把控,绝不让非外地的、非医院的人士入住,将“杏林苑”严格限制在“只能住医院引进的人才”这条底线上,期限只有10年。

说到这个年限,李院长开玩笑说:“如果我们引进的人才在这边工作10年都没有能力买房或在外面租房的话,也不能算是人才了。所以这个10年年限我们控制的比较严。一般来说,他们住上7、8年就搬走了。”

为了引进人才,每年李桂心都会跑遍全国23个省份的医科大学,这一圈下来就要十几天。这一跑,还真招进不少人来。仅近六年来,市医院引进本科以上毕业生275人(含研究生42人),占自1997年开展人才引进工作以来的42.5%。

引进人才后,如何对他们施于培养,这又是引进人才的另一项重要工作。

2003年,市医院率先与省协和医院合作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这项工作走在全省县级医院的前列,之后又将一些临床医生送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三甲医院进修学习。所谓规范化培训,就是将医生送到大型综合性医院进行培训,培训期间,对学员的生活、学习进行规范化管理。“这样的培训,让医生的进步非常迅速,医生个人得到了快速的成长。”李桂心说。

在职称评定方式上,市医院也别具一格。在职称评定时,市医院采用积分制,根据医生平时的表现给他们积分,职称评定时根据所得积分进行评定,前后要公示4次才确定最终的结果,每一次职称评定都要遵守这样的程序。这种方式极大鼓励了医生的积极性和进取心。

目前,市医院拥有在职职工1799人,其中,副高级职称71人(含中医院13人),正高级职称23人(含中医院4人)。这些人才为撬动百强医院奠定了基础。

“信息化”助力发展

曾经,人们看病要在挂号窗口排队挂号,要在收费窗口排队缴费,要在取药窗口排队拿药,看一次病没有半天都出不来。现在进入市医院,不用像以往那样各个窗口排着长长的队伍了,只要拿着就诊卡到机器上一刷,查询、预约、缴费、取药,一目了然,方便快捷,省时又省力。

“现在的医院真是高级,有卡一刷,就什么都解决了,还有‘掌上医院’可以预约医生,给我们节省了不少时间呢。”市民张女士说。

“以前都是靠人力,有时人太多了忙不过来,工作人员烦我们也烦,现在好了,靠机器,取报告单可直接刷卡,太方便了。”市民王先生说。

这些方便的设施要归功于市医院的信息化建设。

2010年,市医院投入5000多万元进行信息化建设,成为全省首家拥有“掌上医院”的县级医院。在全国百强县医院信息化等级评定中,市医院信息化水平平均达到4级,个别达到5级、6级水平(最高水平)。

秉承几代鼎医人艰苦创业,坚守“严谨、务实、创新、发展”的精神,市医院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和群众的广泛信赖,近年来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综合性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福建省“卫生系统先进集体”、“院务公开示范单位”、“福建省女职工标兵岗”等殊荣。

宁德、福鼎两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区卫生资源的均衡协调发展,市医院百胜新院区建设项目被列为宁德市重点工程。目前,该项目一期工程已进入有序建设中。

Copyright © 2008-2017 福鼎新闻网 fdxw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512021006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号:113420045 闽ICP备2020019344号-2
主管:中共福鼎市委宣传部 主办:福鼎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热线:0593-785623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闽公网安备 350982020000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