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志愿者”张敏青:一颗公益心点亮一座城
2014年4月,张敏青与志愿者们走访古田平湖镇唐宦村孤儿院。
宁德网消息(记者 龚键荣) 9月21日是古田县爱心公益联合会成立一周年纪念日,然而从其前身即古田县爱心公益联盟算起,这个民间公益组织至今已有6年历史了。其间,该组织发起人之一、36岁的张敏青见证了“公益”在古田从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她用美好的青春和强大的信念书写了志愿者的平凡与伟大。
组织义卖为困难人士筹资
去年4月,记者曾随张敏青等志愿者一同前往古田县卓洋乡开展困难户走访活动。一年多过去了,张敏青的身份从古田县爱心公益联盟负责人“晋升”为古田县爱心公益联合会会长,但她对公益事业的热情却未曾消减。
今年2月14日情人节,张敏青带着50多名志愿者上街义卖花束,为贫困学生筹集助学金。在义卖现场,志愿者穿上专门制作的爱心马甲向往来的路人募捐。
当日,许多家长还带着孩子专程来献爱心,他们都希望孩子能来感受一下慈善的氛围,还有一些古灵精怪的小朋友主动请缨要当义卖志愿者。而一些在外打工回家过年的爱心人士,见到家乡在举办慈善活动便纷纷慷慨解囊;一些企业老板受到活动正能量的影响,还表态来年要在公益事业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一位年纪较长的大姐当场捐出100元,并婉拒志愿者递来的花束,张敏青见状只好劝说这位好心的大姐收下同为义卖品的桂圆。
经过50多名志愿者们一天的忙碌,这场慈善义卖活动在扣除义卖品成本后,共筹集善款11200多元。
每年,张敏青都要策划数次类似这样的义卖活动,然而这可不是一个吆喝就能成的活儿。在义卖前数周,张敏青就要带着志愿者们深入古田县大大小小的乡、镇、村,去探访贫困人家,了解他们实际生活情况。套用张敏青说的话,他们既希望“通过亲眼所见以保证爱心行动是实在的,不掺水分的”,也希望“能去的一定要去看看,不错过任何一个急切需要帮助的人”。
为了减少义卖成本,最大限度将爱心款捐给需要帮助的人,每次义卖活动所需的花束都由公益联合会自行采购原料,成品则全部由志愿者手工制作。
就在两周前,公益联合会又组织了一次特殊的义卖。古田人小李患有尿毒症,她的母亲为了筹集医疗费,做了百来斤腌笋拿到市场卖,可无人问津,小李便致电联合会希望能帮助她的母亲义卖这些腌笋。
张敏青告诉记者,去年联合会已经帮助小李义卖过一次腌笋,这次看到他们再次陷入困难,她便在爱心QQ群发出认购号召,不到一小时,80余斤腌笋售罄。这其中有人认购500元,却只领走象征性的5斤笋,也有人捐出100元却不要笋。爱心电话不断打来,许多没买到笋的人表示希望参与认购,于是紧急调拨来的六七十斤笋短时间内再度售罄。
“这些参与认购的爱心人士有企业主,也有高中生、大学生,他们的热情真得让我们感动,虽然百来斤笋的义卖款有限,但对小李一家来说多少是个帮助。”张敏青说道。[!--empirenews.page--]
在今年的这两场义卖活动中,都能找到张敏青的身影,她在爱心联合会中不是最年长的,却是资历最深的。
张敏青出生古田县城东街道桃溪村,这是一个兄弟姐妹众多的贫困家庭,她排行老幺。 “一粒螺蛳配一碗饭”是张敏青过苦日子的真实写照,加上她自小便听说古田民间女神陈靖姑扶危救困的传奇故事,这些都让她对社会的弱势群体有着天然的怜悯之心。
2002年前后,张敏青的生活条件有了改善,她开始以个人名义向社会上一些弱势群体伸出援手,力所能及地帮衬。在她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爱心人士与她为伍,去做一些善事。
2003年是张敏青从事公益活动以来的重要一年,她成为古田当地知名度颇高的古论家园论坛的“爱心公益”版块版主。有了这个网络平台,无论是召集志愿者,还是举办活动,终于不用像过去那样仅仅靠口口相传。随后几年间,这个连正式名称都没有的准爱心组织发起了一系列公益活动,古田民众也渐渐知道有这么一群志愿者的存在。
2009年1月1日,张敏青、曾剑勇、苏洪波等论坛骨干组织成立了古田县爱心公益联盟,张敏青成为主要负责人。
通过论坛的“爱心公益”版块、爱心QQ群及张敏青的QQ空间,该公益联盟成立以来组织的多数爱心公益行动都能在这里找到记录。翻看这些帖子的文图,“红马甲”们不求回报的热情“跃然屏上”。
志愿者精神被概括为“奉献、友爱、互助、进步”这八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易。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些是企事业单位的上班族,有些是家庭主妇,还有些是在校大学生;他们放弃周末或休假时间,甚至有时还自掏腰包筹善款。
他们用真诚和爱心演绎了一个个扶贫济困的故事:2011年,该公益联盟为贫困生戴小金发起爱心助学活动,募到7000余元助学金;2012年11月举办“为西部孩子送温暖”活动,将大家捐赠的旧衣物经消毒后寄往四川贫困乡村;2012年12月,先后为患有病毒性脑炎的卢雅琴同学募捐到数万元,把她从死亡边缘救回;2013年7月,发起“助力西藏——15元播种爱”活动给藏区孩子寄去爱心学习用品500套……公益联盟志愿者的足迹遍及古田全县,他们甚至还为遥远的川、藏乡村的孩子送去了爱心。[!--empirenews.page--]
今年5月举行的“为爱徒步环保公益活动”中,张敏青与志愿者们进山清理垃圾。
联合会“转正”后日趋专业化
做慈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张敏青早在13年前开始做公益时就感受到了。特别是前几年,爱心活动越办越大但爱心筹款却频频陷入瓶颈,包括张敏青在内的骨干成员开始意识到没有“合法”身份,难以让“草根”公益组织获得持续发展。
2013年母亲节当天,公益联盟在古田街头发起了“与爱牵手——母亲节义卖康乃馨,帮扶弱势群体”活动,这次活动所得善款用于帮扶古田县唐宦孤儿院及贫困母亲,然而就在几十位志愿者全力奉献爱心时,他们耳边却传来了这样的声音,一位男子当场斥责他们是“作秀”,并质疑他们不是拥有合法资质的组织。这句话像一股寒流伤透了在场志愿者的心,张敏青及时解释也没能获得这名男子的理解。
其实,志愿者何尝不知道,公益联盟如果不在民政部门注册就很难使公益事业朝专业化的方向前进,在募捐善款、招纳志愿者时更是困难重重。
尽管注册过程中遇到不少麻烦,但志愿者们的艰辛终究没有白费。2014年9月21日,古田县爱心公益联盟在古田县民政局正式注册,更名为古田县爱心公益联合会,张敏青当选为首任会长。在当日成立大会上,张敏青和志愿者们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十余年的努力终于促成古田大地出现首个正式的民间爱心公益组织。
回顾爱心联合会成立近一年来的变化,张敏青欣喜地说:“首先是联合会在成员管理、活动举办方面更加专业有序,现在已有上百名成员了。再就是筹集善款能力提高了,爱心人士的捐款热情高涨,我们还成立了联合会官网。”
张敏青说,早在公益联盟时期,她便借助论坛、QQ群(空间)、微信等公开网络平台,及时公布募捐的善款、物品明细,定期发布详尽财务报告,每次活动主要组织者的联系方式也全部公开,志愿者参加的所有公益活动产生的费用严格实行AA制,不动用善款,“现在联合会已经有专门的出纳、会计,使得财务方面的工作更加规范化、透明化”。
“你为什么有自己的工作还要花费这么多精力来做公益?你是想追名逐利吗?”张敏青说,这些问题直到现在还有人问她。
做公益真的需要理由吗?张敏青和其他志愿者一直坚定地选择用实际行动来回应:2014年11月1日,公益联合会志愿者们上门慰问年过九旬的抗战老兵赵仕桂,随行的张敏青父亲独自上房顶为老人揭瓦修漏;2015年5月8日,志愿者们去往水口镇入户慰问贫困母亲及特困家庭并发放慰问金,5月10日即母亲节当日,在该县城举行义卖康乃馨活动;2015年6月20日,志愿者们在端午节时走进平湖镇唐宦村慰问“快乐儿童之家”的小朋友们……
古田县爱心公益联合会走到今天,张敏青反复向记者强调,这并不是她一个人的功劳,而是全体志愿者和所有爱心人士所做的贡献。
新闻热线::0593-7856234
投稿邮箱:mdrbmzbj@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