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3日 星期日

加载中...

批评之爱 ——书法名家和福鼎书友“面对面”(第二十二期)

2022-09-02 11:10:52 福鼎周刊

 

点评人:张胜伟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西安美术学院书法系主任

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七届行书委员会委员

多次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全国书法展览评委

作品点评

对于书法作品的鉴赏和批评是见仁见智的,这与每个人的书法认知水平有关,故对史世平同志这件作品,我还是本着“批评之爱”的初衷,谈一些我个人的真实看法,以期对作者有所参考和补益。

世平同志显然是一位老作者,这从他对作品通篇的驾驭能力,单字和运笔的个性化处理,以及作品整体氛围的营造诸多方面可以看得出来。艺术水平高低姑且不论,作品的完整性和书写的力量感还是显而易见的。

此作约略可见取法米芾。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其运笔结字的个性化处理,遮盖了取法的渊薮。作者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种书写程式。以我看,作品的问题非仅在局部,而主要表现为系统性的缺失。当我们将其与古人留下那些行书经典——尤其同米芾行书作一番比较之后,觉得应当在书法观念、审美认识、技术方法诸方面整体上用力提高。为抓住重点,我下面试就笔法和字法两方面作简要品评。

笔法应用的不够合理,当属首要问题。这件作品的点画线质,给人的突出印象是单薄、干枯,使转发力也显得简单直露。与晋、唐、宋那些行书经典比较,缺少的是饱满、委婉、淋漓、润泽的运笔美感。米芾是擅长用侧锋的,故米芾书法雄健痛快,但亦不乏圆厚、饱满、丰赡之致。此作笔法应用如此,我以为成因不外两点:一是使转导送毛笔之法未得要领,未能做到提笔正锋和绵沉发力。这也许是在探求古人笔法时浅尝辄止的缘故。二是在笔法审美上有失偏颇,刻意于一些个性化的技术处理,丧失了笔法最宝贵的品格——质朴自然。大量的扁笔、破锋、硬转,足以说明这一点。

其次是字法缺陷。古人对单字字形营构已臻极致。王羲之、颜真卿、米芾诸家,留下大量经典字形,后人代代相袭。继承、发挥、发展汉字单字之美,是历代书家的一种使命。单字所以美,是因为每一个字都依循其“本样”,而加之以创造发挥,进而形成体量庞大的有意趣、耐品读、富含审美意味的单字样式。此作如“晚”“渡”“试”“应”“处”“误”等字,构形失则,都离其字“本样”之美甚远。就书法艺术的特殊性而言,也可以说降低了专业水准。古人习字讲究纤微克肖,其意义正在于此。另,“不”“雨”“尽”“醉”等字置于篇中,亦不协调。

改进之法,首在临帖。书法之习练,一切问题即由临帖出,一切改进之法皆由临帖来。当放下一些执念,转注于忠实临帖,用新的认知取代旧有观念,用合理的手法取代不好的手法,退回去再进一步投靠古人,或许才能实现新的进阶。

本人水平有限,常多偏见,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史世平书法作品

行书 李清照《如梦令》

规格 138cm×69cm

Copyright © 2008-2017 福鼎新闻网 fdxw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512021006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号:113420045 闽ICP备2020019344号-2
主管:中共福鼎市委宣传部 主办:福鼎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热线:0593-785623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闽公网安备 350982020000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