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3日 星期日

加载中...

批评之爱 ——书法名家和福鼎书友“面对面”(第十一期)

2022-07-20 09:58:03 福鼎周刊

 微信图片_20220720095920.png

微信图片_20220720095923.png

点评人:许雄志

中国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委员

中国文字博物馆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书画院院长

安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

“德艺双馨”书法家

全国第十次文代会代表

作品点评

小篆势方,贵在形整而气舒。大篆势圆,贵在形散而神聚。

作者吴笑咏以小篆书《晏殊词蝶恋花三首》近二百言,取法清人吴让之和邓石如,能笔笔不苟且,字字无懈怠,首尾相应,一以贯之,殊为难得。唐孙过庭云:“篆尚婉而通。”此作线态圆曲婉转,能得其“婉”,线势则流动通畅,又能得其“通”。一般来说,已具备了小篆书写的要求和能力。即使从书法创作意义上讲,也称得上是一幅完整几近优秀的作品。艺无止境,若作更高要求,从用笔到结构,尤其在作品意蕴和审美品格上,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完善。

一、用笔之妙,不只是表现线条的形态和线条的动势,更重要的是线条的质感。某种意义上讲,所谓的“笔墨老成”“用笔老辣”“人书俱老”,更多的是体现在用笔的线质上,所以在篆书用笔体现出“平、留、重”的基础上,还要有“圆”和“变”。作者在笔笔送到、起讫分明的“平”上和不疾不徐、劲健沉稳的“留”上,以及以笔杀纸、如锥画沙的“重”上,都有一定的体会和表现,而恰恰在体现篆籀笔法的圆浑上于“圆”有所不足,如字中改变方向时的笔画,尤其是末笔向左右延伸的长画,因为缺乏运笔与腕、肘、肩的配合,以及在不影响蓄力发力情况下适当的“捻管”,线条收尾处多显扁平单薄,这与收笔急速未能做到力到笔端的以笔腹离纸也有关系,如第四行的“舞、袂、春、祝、寿、千、岁”和倒数第四行的“露、以、响”等字右下角笔画更为明显。整幅作品稍显平板而不够生动,其失即在于篆书用笔五法的“平、圆、留、重、变”中“变”之不足。如作品中出现众多的“艹”字头,以及“水”和“木”字偏旁的类同单一的起笔,显得刻意雕琢拘谨生硬,应该使之松动活泼,变化丰富。好的书法和文章一样,都应该做到用心恭而用笔松,笔轻气重,挥洒从容。

二、此作近二百字的结构,尽管能做到和谐统一实属不易,但有些字的结构还可以更加完美。如第一行的“尽”“绣”,第三行的“香”“庆”“酌”,第六行的“遍”,第八行的“艳”,倒数第三行的“掠”,倒数第二行“龟”等。另外,第一行的“生”,四行的“玉”,六行的“百”,九行“垂”,十一行的“金”等字还可以稍小些,在结构的疏密收放和参差错落中,增强书法的节奏感和韵律美。而且在用墨上虽然不能如写意性大篆浓淡枯润对比强烈,但也要有一定的轻重虚实变化。

落款以与主题篆书典雅清劲隽秀风格相谐调的行书或行楷为宜,即使以章草书之,此作统篇看来,似乎以宋克和赵孟頫等章草相较朴茂古拙的风格也要更合适一些。

启功先生说“楷书当如行书写。”作为与楷书同为正书的篆书和隶书而言,也是如此。沈尹默先生则说道“要读出每个字的表情。”小篆也要能写出每个字的顾盼生情、精神面貌和气质风度。大篆是在变化中求统一,而小篆则要能于统一中求变化。如此,所书小篆才能于婀娜中保持刚劲和遒练,圆浑中不失润丽和柔美,静穆中蕴含生动和情趣。

吴笑咏书法作品

篆书《蝶恋花三首》

规格 180cm×77cm

微信图片_20220720095926.png

Copyright © 2008-2017 福鼎新闻网 fdxw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512021006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号:113420045 闽ICP备2020019344号-2
主管:中共福鼎市委宣传部 主办:福鼎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热线:0593-785623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闽公网安备 350982020000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