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3日 星期日

加载中...

遁世之珍:黄仁

2019-08-16 15:57:43 福鼎新闻网 责任编辑:林建/文 于焉/图

在那遥远的闽山之东,有个神奇的地方,她的名字叫———黄仁。

黄仁,地处福建省福鼎市前岐镇的偏远山区,她是一块被世人遗忘的桃源之境。

当地有句土话———黄仁五岱十八窟,能进不能出。这里交通闭塞、地形复杂、山道崎岖、与世隔绝。当年刘英、粟裕的根据地也正是这片崇山峻岭。

1.jpg

老厝

今天的五岱已经改名五凤,从前岐的版图中划给浙江。尽管少了半片土地,风景的精华依旧大多保留在前岐境内,黄仁也正是这片绝美风光的代表。

今天的黄仁,走过千百年漫长的岁月,如苏醒的处子,惺忪地向世人投来她无瑕的目光……

黄仁的自然资源丰富,农耕文化深厚。

清澈的溪流,是整个前岐的饮用水源;

连绵的山林,是为数不多的珍稀原始阔叶林;

幽深的清潭,曾有水鬼潜探,深不见底;

苍劲的古树,溪头厝角,守望乡土千百年;

典雅的古厝,究其历史,动辄明清以上;

最老的茶亭,谱写着茶与人文的历史;

逶迤的古道,岁月悠悠,历经千年的磨砺;

坚固的碇步,信步而行,一步一脚印,相信你的脚……

这里还是道教正一派的祖庭!

2.jpg

老厝前的盆栽

茶亭是瓯闽地区的文化特色,今天茶亭最多的城市是福鼎,福鼎茶亭保留最多的属前岐,而前岐茶亭中最古老的当属黄仁清潭的“保安亭”。保安亭是在同治年间黄仁徐氏先祖所捐献的亭基上与当地乡贤合资修建起来的过路亭。旧时这里还有茶婆免费为路人奉茶。

如今的保安亭在政府的倡导与乡贤的合力下修旧如旧,为当地保留了一份浓浓的乡愁,诚当旌表!未来当地的茶亭遗迹,都会像保安亭和吴家溪亭一样,在前岐文化复兴的历史节点上,来一次华丽的转身,成为茶文化与乡愁的新载体,让后世子孙引以为傲。

3.jpg

清潭

黄仁的溪谷,犹如一道靓丽的画廊,清澈的溪流、连绵的山谷、丰厚的植被,一条古道衔接着碇步,把各个自然村串联起来。走在漫漫古道中,芳草萋萋,泉声潺潺,炊烟袅袅,野鸠关关,常令人忘却身处何时。

吴厝边上一株老梅,不知几百岁,每年冰霜之季,开满一树小白花。在离此地数里外的保安亭里,留着诗人王恒鼎的对联———“上溯百年无我辈,前行数里有梅花。”巧妙地为这株老梅埋下令人浮想联翩的伏笔。

清潭原名青潭,因水色青绿而得名。有人说,这块土地是彩色的,乌溪,青潭,黄仁,白石岗……都是以颜色命名。

4.jpg

溪谷

如今,清潭的溪谷中那茂盛的芦苇丛又为这里增添了一道绚丽的色彩。累了,饿了,上岸品尝远近闻名的“清潭土灶”,追忆一下儿时的味道。

黄仁有许多清涧,山泉飞瀑,逐级而下,藤蔓、菖蒲丛生;山谷间石砌的古田台密布,有人说那是周朝的遗迹,我说不准,但看起来至少可追溯到宋,这里有发达的古代农耕文明;黄仁还有神奇的石厅,天然形成的巨大洞穴,里面有浑然天成的石桌椅,只是遗憾山高路险,未能亲睹其风采。

黄仁的古道是闽浙的要冲,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这里铺路的石头采用的是当地的玉化层叠岩,路面平整光滑,色彩斑斓。

黄仁的古道还有一个名字,叫“红军路”。因为当年粟裕、刘英的部队常年驻扎在这一带,打过漂亮的战。悠悠红军路,山花烂漫,青潭碧水间,古老的山歌回荡在黄仁那青翠的溪谷山林,大山里至今流传着红色的故事……

Copyright © 2008-2017 福鼎新闻网 fdxw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512021006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号:113420045 闽ICP备2020019344号-2
主管:中共福鼎市委宣传部 主办:福鼎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热线:0593-785623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闽公网安备 350982020000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