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 让旅游成为一件平常事、幸福事
改革开放四十年,全国经济一直在朝好、朝快发展,随之兴起的旅游业也像萌芽的种子,一路势如破竹,成为人们新的娱乐消遣休闲方式。从泥泞大巴到高铁飞机,从简单旅馆到星级酒店,从饿着肚子游玩到琳琅满目的美食……改革开放四十年,人们的生活水平不仅得到大幅提升,还把旅游变成了寻常事,变成了一件幸福事。
关键词:从“旧时堂前燕”到“寻常百姓家”
改革开放初期,福鼎处于发展起步阶段,旅游对老百姓来说还是比较朦胧的概念。那时,出去旅游的价位偏高,除了极个别的特殊职业者,个体工商户或私营企业主几乎占了很大一部分的主体。他们带着经商的需求,去到北京、上海等地,边出差边玩,常常引人羡慕。
到了90、千禧年代,旅游风逐渐刮起,但是对于农村的百姓来说,依然“遥不可及”。“那时候听说有谁去大城市旅游了,大家都觉得很洋气,非常羡慕,还要去他家看看都带了哪些好东西回来,包括他拍的洗了带回来的照片。”今年47岁的陈大力笑着回忆道。
如今,随着国家经济变好,个人和家庭的收入不断提高,大家在吃饱穿暖之余留有闲钱,旅游不再是一件奢侈的事情,甚至成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每到国庆或者元旦,一家人就计划着出游,这种景象,如今已成寻常。
关键词:从单一游到个性游、多样游
旅游形式的转变也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旅游方面的一大变化之一。
“80、90年代,旅行形式比较单一。大家出游就是单纯游玩,购物消费、品尝特色美食等会少一点。”新世纪旅行社的杨经理介绍,那时旅行社也没有规划太多旅游路线,除了接待大部分来太姥山旅游的游客,去外地也是去苏杭或者海南、桂林等比较出名的地方。而随着经济发展,旅游市场的不断丰富,定制化、私人化的产品路线不断被推出,以满足大众越来越丰富的需求。
当然,作为出游主力军,如今年轻人的旅游方式更是多种多样。
翁长周是一名土生土长的福鼎人,目前在华南理工大学读研二。他曾经利用暑假时间在成都青年旅舍打工,用劳动抵消吃住费用这种方式进行游玩。“‘义工旅行’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认识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了解他人的旅游经历,在陌生的城市有归属感,也相应解决经费问题。”在他看来,学生党一般不缺时间,而“穷游”或者“义工游”的方式很能解决金钱问题,如今在学生群体里较受欢迎。
当然,目前在市场上,年轻人热衷的旅游方式还有购物游、自驾游、摩托车游、背包客等等,新型方式的出现不仅顺应了年轻人思维方式的转变,也体现了改革红利。
关键词:从交通、住宿等设施落后到舒适、发达
交通、住宿等设施的便利程度对于旅游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当了18年导游、如今自己开旅行社的谢丽清回忆,2000年左右,游客去太姥山游玩要经过点头、白琳等,那时候还是盘山公路,坐车两个多小时。而去远一点的地方更是只有大巴等工具,舟车劳顿,更别说有那么大的旅游热情。“2000年我去北京玩的时候,坐了两天两夜的大巴车才到,一路上也不舍得吃,上厕所都不方便。”市民郑雪云回忆道。
如今,随着沈海高速的建立和高铁、动车的兴起,为出行提供了很大便利。市区去太姥山,只要四十多分钟便可到达。此外,邻近的温州机场、福州长乐机场等等,也满足“朝去幕归”的需求。“现在机票很便宜,而且温州机场到福鼎还有专门大巴车接送,很是方便。”日前刚从越南游玩回来的90后姑娘郑丹妮如是说。
住宿一块同样变化很大。”以前大家住的都是招待所,整体住宿条件有限,二星三星已经很了不得。那大家现在出去一般都要四星五星酒店,而且福鼎本地的酒店现在也越来越好,整体水平提升。” 谢丽清说。
此外,旅游相关配备的吃、住、行、购等不断进步,大家出游更方便,也更舒服。
当然,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旅游变化还体现在方方面面,比如改革开放之初,大家愿意往大城市跑,近年来,随着全域旅游在全市的推行,以及乡村旅游体系的日益完善,如今,大家愿意走进农村,体验生态慢生活;再比如,从前出去旅游找吃的很困难,如今各个景点到处都是美食,“一边逛一边吃”成为年轻人喜欢的方式等等。四十年转眼一挥间,我们对过去的旅游方式表示纪念和致敬,同时,也更加期待未来的旅游嬗变。(陈敏)
新闻热线::0593-7856234
投稿邮箱:mdrbmzbj@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