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海:不走“温情路线”的篮球教练
11月21日,周六下午,福鼎市第六中学露天操场上,一群风华正茂的学生正在进行紧张的篮球训练,其中有一个中年人不停打着各种手势,灵活的身影穿插其中,显得特别突出。从一旁的教务主任口中得知,这位中年人就是本次采访的对象,王东海。工作以来,12次获宁德市运会和宁德市高中生联赛冠军,所带球队共有58名学生获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现为福鼎六中学生篮球队主教练、教练组组长。
作为福鼎甚至宁德地区屈指可数的篮球教练员,王教练看见记者走来时,立马微笑起身。他和蔼友善的举动使采访的气氛立即活跃了起来。王教练思维敏捷、谈吐自如,他告诉记者,自己的伯父跟记者的父亲是同一个辈分的,而他本人也是沙埕人,这更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接下来的访谈轻松而愉快。
王教练首先对自己强调的就是他“不走温情路线”,对学生的训练都非常严格,对于表现不专心,没有尽全力的队员都会惩罚的很严厉,绝对不会手下留情,“哈哈,现在聚会的时候,很多学生总是会开玩笑说,老师啊,我记得哪一天在哪里被你狠狠地打过呐,还好没内伤,否则下半辈子靠你了,哈哈哈。。。。。。”但这些并不会影响他们师生之间的感情,这些王教练训练过的学生,不论是结婚还是回福鼎,都会邀请王教练一起聚会。
“区域紧逼,让我们勇夺第一”
传统的篮球训练方法就是老带新,老一辈怎么训练新一辈跟着学习,但是当时年轻气盛的王东海不满于此,他不断四处学习拜访,希望能够有所突破。“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两件事让我的训练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其一,六中原校长谢孝鸣推荐王教练到北京参加全国教练培训班。原台湾女蓝的主教练,齐健虹是其中一位培训师,虽然培训时间不长,但是,其中融合了中国最精华的技术训练方法。在这里,王东海的视野得到了极大的拓展,特别是防守、以及树立队员进攻心理方法等。原本缺失的知识都在这里得到了极大的补充。
其二,是王东海在福建女篮做陪练的那两年。十年亲,福建女郎驻福鼎,作为陪练的王东海需要兼做技术统计,整理出每名队员在整场比赛中做了哪些技术性动作、犯规多少、得分多少、助攻多少、篮板多少等。“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与当时的队员以及教练都建立了非常良好的关系,我平常爱观察,就发现有一个让我觉得非常奇怪的现象,他们整体配合的进攻非常良好,非常灵活,就像是围棋一样。在之前跟他们打比赛的过程当中,就觉得身边经常会有两个人拦着,球传不出去。但是跟他们熟了之后,我知道原来这是他们的招牌动作!”这套招牌战术就叫做区域紧逼!分成122,1211,221,212四种,如果没有花大量的时间下去研究很难熟练掌握,整套战术运筹帷幄,思虑周全,变化无穷。当时的黄美峰教练倾囊相授,终于,在王东海夜以继日的钻研之下,融合了他的想法的新一套更适合基层训练的区域紧逼战术横空出世,最终也帮助他,在福鼎篮球界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绩!
成绩代表过去 人才指向未来
王东海1975年出生,1996年从宁德师专体育系毕业之后就来到我市第六中学执教体育,算来已有整整20年,在这二十年当中始终坚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训练队员。为六中的篮球事业建设上付出了自己全部的时间和精力。匆匆二十载,无论是教过的学生、取得的成绩、获得的荣誉都越来越多。他为福鼎六中创建“体育特色(篮球)传统校”、“宁德市奥林匹克(篮球)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立下汗马功劳。带领学生男子篮球队共12次获宁德
市冠军,参加省中学生篮球赛、省锦标赛、省运会篮球赛,两次获第二名,一次获第三名,四次获第4名。他训练的学生潘建雄于2011年8月入选省青年队,2014年8月入选国奥队,获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并代表省和国家参加国际赛事。2014年8月在美国芝加哥参加2014挑战赛表现抢眼,一战成名,中央五套和各大新闻媒体争相报道。王东海被福建省教育厅和省体育局授予“优秀指导奖”。
“04年我们第一次参加省赛,就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从那时候开始就标志着我们已经跨出了宁德,直接与省赛水平接轨,但也是从那时开始,我对自己说,在提高本身球队水平的前提下,同时要为省里挖掘输送人才!”
“这样的话你不会觉得可惜么,不把人才留在自己的身边?”
“出于私心的考虑可能会有一些,但是我觉得既然我热爱篮球这项事业,就应该不断的发掘人才,让这些人才在最需要也最适合他们的地方发光发热,最好能够让全中国甚至全世界的人都看到他们!”
人才的培养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首先要到各个学校去,发动各方面的人脉,来帮忙一起发掘可培养的篮球苗子。例如某个学校的小孩长得很高,或者在运动会上表现抢眼、也许在体育测试中表现非常好,每到暑假王教练就会使出浑身解数把这些孩子,发动到六中进行训练,然后,把适合的人才往省里输送。当然,在地级市,训练所能提供的软硬件设施都不能跟省会相比,刚开始输送人才的时候,并不顺利。04年、06年输送的两批苗子,都没有被省里看中,让人遗憾,但王东海没有放弃,他不断提高训练方法,同时加倍时间投入,终于皇天不负苦心人,到了一一年,原来在二中上学的潘建雄,在一场初中的篮球赛上被王教练一眼相中,加紧培养。最终他不负众望,取得了辉煌战绩!
体育世家 终生无悔
王东海出生在一个体育世家,他的父亲王贞春就是一个篮球教练,教了整整一辈子篮球,现已70岁了,仍然从事体育工作,还是福鼎市老体协的副主席。王东海的妹妹跟伯父都是体育老师,06年还获得了全民健身家庭的荣誉称号。
“我从小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受着熏陶,看着父亲早出晚归,我很想每天都在操场上看着他,跟他一起训练,前两天我父亲过生日的时候,很多在不同工作岗位上工作的他曾经的学生都来帮他庆生,学生们至今都还很尊敬他。我想,我父亲的这一生,虽然陪伴家人的时间极少,但是没有白过。”毕业之后,王东海很快就习惯了这样的早出晚归的日子,习惯性的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投入在工作当中,对此,全家人都非常支持。篮球教练的饭点与众不同,每天晚饭都不能跟家人一起吃,在下午4点要吃一餐饭,然后等学生下课训练到7点左右,家人经常都不能一起吃饭。跟朋友聚餐也是一样,他总是一身大汗来的最晚那个,如果哪天他早到了些,朋友还会开玩笑说,今天东海都已经到了,你们还没到的就别来了,已经掉桌子底下了。
母亲曾说了一句话让王东海印象最深刻的话,“上半辈子等你的父亲回家吃饭,下半辈子等你回家吃饭,”这句话在不同的人听来,心里头有不同的滋味儿,可能母亲只是开一个玩笑,在父亲看来可能有些许的惭愧,而王东海听后也有些许的感伤,但他依旧无悔!
有人问他,花了这么多的时间下去,到现在还是一名体育教师,看到同龄人职位的进步或者金钱的累积不会羡慕?他的回答是,人的一生就应该做自己热爱的事,这样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快乐?如果在职位进步或者金钱累积的过程当中,你是痛苦的,那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关于未来 还有无限憧憬
采访最后,王教练再次强调“培养年轻教练是工作的重要一部分,篮球界应该做好传帮带的过渡工作,同时组成教练团,把我们手上的好东西先在小范围内相互共享,然后再往下
传。”
同时,王东海也在思考,在招生政策不变的情况下,怎样才能够找到更好的学生;在工资待遇不变的情况下,怎样才能够找到更好的教练。毕竟,篮球教练所付出的跟得到的是不成正比的,在这条需要默默耕耘不计收获的道路上,需要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加入,才能够齐心协力,不畏风雨,一路前行!
新闻热线::0593-7856234
投稿邮箱:mdrbmzbj@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