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
大量电梯“带病”运行
根据质检总局发布的数据,我国每年新增电梯的数量在30万台以上。
在诸多安全隐患中,目前对国内电梯使用安全威胁最为突出的是“老龄化”危机。根据统计,我国电梯保有量已超过163万台,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为上世纪90年代安装的电梯,使用时间达十多年,甚至有的电梯使用时间超过20年。但由于目前国家没有规定电梯强制报废年限,导致大量老旧电梯还在带病运行,增加了电梯事故的发生率。
电梯事故的发生,80%以上的事故还是发生在维保环节,也就是后续的检修保养不到位,这与特种设备的检测、维修、更新等操作规程不规范有关。
电梯商会专家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电梯维保的主要依据是《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维保单位按照合同,受物业公司的委托对电梯进行15天一次的维保。但是多数维保单位规模小、能力弱、待遇差,难以培养和挽留高水平技术工人。加之很多电梯的业主都实行“维保分包”,第三方为了节省成本,很容易造成维保不到位,隐患增多。
反思
电梯应有
强制报废制度
“公共安全感”体现在生活的细枝末节中。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邱惠清建议,电梯除了定期维护和检修外,还应有强制报废制度。应针对不同零件制订相应标准,强制报废制度与更新资金配套等政策相结合,保障电梯在合理的“生命”周期中使用,降低安全隐患。据新华社
上海地铁人民广场站换乘大厅,一边的楼梯空无一人,一边的电梯满满当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