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西岸自古以来的泄洪区,山前一直被束缚着“手脚”。限制人口、控制规模,200多米宽的桐山溪由此隔出了两岸迥异的发展风景和世俗观念。
1998年,山前“峰回路转”,迎来了发展的历史性转折点。市委、市政府将山前纳入中心城市发展大局,全盘定位、统筹规划,并设立山前街道,拉开了波澜壮阔的发展大幕。尤其是近几年,我市更是将其作为“东扩、南移、面海”城市发展战略中“东扩”的主战场,委以重任、寄予厚望。
产城融合 新区崛起
夜幕初启,徜徉山前:街道里,灯火辉煌,人来车往……在桐山溪东岸精彩演绎。
“以前哪有这光景!”,67岁的老街坊王凤妹老人的记忆里,曾经的山前满眼皆是田地、水塘。村民们生活过得拮据。
随着街道办事处的设立,山前的变化日渐走进了王凤妹和村民们的生活——
桐山大桥、普后大桥江滨大桥等5座大桥相继建成,改变了以往仅有一座水泥石桥连通两岸的局面。
一通百通。随着交通的便捷,山前如璞玉般异彩绽放,吸引着各方眼球。人流、物流、项目流、资金流,竞相向此汇聚。城产融合,一座亲水而居的新城,在桐山溪畔迅速崛起。
“过去这里没人要,现在是争着来。”王凤妹老人告诉记者,顺应发展之势,他家也盖起了新房,单一楼店面出租每年可收约1.8万元。膝下儿女们则在就近的工业园内务工,由农民变工人。平日里,他就在村里设立的文化休闲广场听评戏、说书,与老伙计们下棋聊天,晚年生活安逸而舒畅。
崛起一座城,温暖一方人。数据显示,15年跨越发展,山前街道城市面积从早年以山前村为主、不到1平方公里,已拓展至目前的3.9平方公里,人口也增加至7万多人(含流动人口),在福鼎中心城市版图中举足轻重。
从泄洪之地到新区福地,年轻的山前并没有止步。在当下“东扩、南移、面海”城市发展战略中,山前街道再次发力,勇挑“东扩”重担。总投资约12亿元、规划用地面积3000亩的百胜新区由此破土动工,以“山——水——岛”的有机组合为整体格局,展开了城市扩张的又一番靓丽图景。
“百胜新区,往北可与正在开发建设中的潮音岛住宅区相连;往南,紧接双岳工业园项目区,产城相融;往东,则是城区东扩面海规划的前阵。”山前街道办事处主任张长春介绍。这片崛起中的新城,将与传统市区遥相呼应,成为山前乃至福鼎的集合金融、商贸、住宅为一体的产城综合区域,引燃山前发展的新一轮巨变。
项目带动 生机勃发
山前15年的变迁之路,项目建设始终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推进作用。从交通到产业,从经济到民生,一个个项目竞相落地,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推动着山前一次次跨越前行。
项目带动,工业主导。多年来,山前的工业项目渐呈集群之势。在铁塘里工业园,福鼎市安达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的金工车间内,工人们正各司其职,操作着设备。“入驻这里10年了,我们实现了由最初的作坊式加工到如今的生产自动化。这十年,是企业发展的‘黄金期’。”该企业车间主任陈上怀感慨地说。
铁塘里工业园区共分布着30多家这样的轻工型企业。曾经,这些企业多散落在城区,无布局、产能低且影响环境。2002年,市委、市政府统一规划,引导这些汽车配件、食品、包装等作坊式企业在此聚集,翻开了腾飞发展新篇章。2013年,该工业园产值达18亿元。
而这实现“转型升级”的企业典型便是福建思科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一家由从事包装、压铸生产的企业,转型升级为拥有多项专利技术的环保节能LED电子产品制造企业。据该企业董事长李小平介绍,为试水新行业,发展高新产品,2013年,他们与香港一家电子科技公司合作,引进“全兼容LED灯管”制造技术,生产更节能、更耐用的节能灯管。事实证明,这种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很受青睐。自去年投产以来,半年时间产值突破2000万元。
顺应全市工业扩张之步伐,夯实新兴工业之基础。立足传统工业区稳步发展,山前转移重心,接力推进市重点项目——双岳工业园区的开发。该工业园将是我市新兴的轻工业集中区,亦是山前工业做大做强的重要着力点。截至今年5月,该项目已完成征地3000多亩。
15年,山前依托不断落地的各类型项目,抓机遇,敢为先,写就了从局促空间突围,进而东扩南进,最终全面发展的宏伟构建。在环环相扣的前进步履中,山前的发展思路日渐清晰,特色鲜明。整个区域的规模、容量、面貌均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幸福民生 精彩呈现
日新月异聚拢人气,幸福指数节节攀升。如今的山前已成为人们眼中的“香饽饽”,从各乡镇涌进的移民逐年增多。这些移民为山前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如今,孩子上学方便,看病方便,找份工也方便。这日子是一年好过一年。”在山前经营一家快餐店的林美凤说起从乡镇迁到山前居住的感受,喜从心生。
56岁林美凤是前岐人,8年前,举家迁到山前。为解决生计,她与儿媳妇在临近铁塘里工业园区的居民区开起了快餐店,收入颇丰;她的儿子则在工业区谋了份工,月收入3000多元;8岁的小孙女就近在山前中心小学上学……一家人的日子其乐融融。
在山前,如林美凤一般,离乡迁居,转农为工或商的人不在少数。近年来,为渐进改善群众生活环境,贴心服务群众需求,山前街道从卫生、教育、文化等方面,倾心打造“幸福民生”。卫生服务院落成,让群众病从近医;山前中心幼儿园改建,缓解学前儿童入学压力;桐山溪景观工程,改变昔日杂草丛生、碎石遍野的荒芜之貌;市十六中迁建,延展区域教育承载能力;老年公寓及敬老院规划,推动实现老有所居、老有所养;新农村推进,缩小城村差距……一个个已建或在建的项目,既与民生福祉息息相关,又与群众生活如影随形。
如今的山前人,闲暇时总有“打发时间”的绝好去处。或是游走于整修一新的桐山溪畔,移步换景,如行画中。或是信步于花妍草碧的双桂公园,静思赏景,舒缓身心;或是与三两邻里安坐于休闲广场中,听一段曲,下一盘棋,聊一会儿天……他们,在“美”与“慢”中感受一份安逸。
环境日益美化,生活趋于富足。在这般“安居乐业”的和谐光景中,山前对文化教育事业有了更深层的追求。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寓乐于生活;重视教育,发动乡贤,募集百万“奖教助学”基金,鼓励教师与学生创先争优;创办各类技能培训班,掌握一技促就业;推进农村文化宣传工作,提升素质转观念……项项举措,惠及千万家;发展内涵,更上一层楼。
绿水徜徉,绘靓丽风景;广厦万千,叙锦绣华章。山前这个宜业宜居的美丽街道今已初露风华。它还将以一个个坚实的步伐,继续演绎一段辉煌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