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宾获得精美的吉祥凤凰灯。
本报讯(张海洲)“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7月19日,宁德世界地质公园太姥山园区迎来首次“四年一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评审专家抵达太姥山园区,进行中期评估。这是继太姥山园区获世界地质公园殊荣后又一个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日子,也是我们期待已久的日子,宁德正面对着世界的检验。
在太姥山地质博物馆内,专家细致深入地参观了馆内各个区域,并与在馆内进行参观学习的地质科普小社团团员、中学生地质夏令营学员们亲切交流、互动。
“专家们对地质公园的科普教育功能十分看重,她们认为太姥山地质博物馆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科普乐园,馆内的互动天地区域十分有趣,这种亲身参与学习的形式非常好。”随行翻译向记者转述。
“Great,And four years ago as beautiful!”当站在内草坪看到太姥山全景时,专家们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这是很高的评价,意思是太棒了,和四年前一样美丽!”随行翻译解释说。
沿着上山台阶,专家们沿途观看了太姥山地质公园儿童绘画作品展。随后,沿着木栈道一路往上,专家一行参观了柳杉林、迎仙台、果然名山、滴水洞、七星洞、仙桥栈道、大盘石和天柱峰等多个景点。太姥山园区还为专家们准备了精彩纷呈的提线木偶纺织、剪纸、编制草鞋和织锦带等畲族民俗节目。专家们还参观了古生物化石馆和白茶文化体验馆,观看了精彩的茶艺、书法表演,热情好客的太姥山人将书法作品和白茶纪念品赠与“远方来客”。
记者发现,专家们格外注重对园区管理以及科普方面内容的考察,不同季节园区的开放时间如何安排,游客的交通、住宿如何安排,游客可通过哪些方式向景区预定游览行程,多长时间组织一次学生科普活动,园区导游的数量、收费、素质业务培训情况,以及景区内工作人员的雇佣问题等等,都是此次评估考察过程中所关心的。
考察中,评审专家也很注重地质方面的考察。沿路上,专家们不时用相机记录下太姥山上形态各异的植被,以及花岗岩岩脉等地质现象。当看到石阶上一只小巧可爱的七心瓢虫时,专家们停下脚步细细观察,并告诉身边的随行人员,他们已经很久都没有看到这么可爱的小生物了,这说明太姥山的生态环境很好。
在即将结束太姥山园区的评估行程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表达了她们对宁德地质公园“More beautiful”(译:越变越美好)的美好祝愿,并提笔留念。专家们告诉太姥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工作人员,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执行局每4年会派专家重新对评上世界地质公园的景区进行一次评估,她希望“下一个四年”能有机会重游故地。
在古生物化石馆内,工作人员向专家们介绍化石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