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 人文
投稿

漫说“太姥”的身份(下)

2017-11-24 16:07:09 来源:福鼎新闻网 作者:白荣敏/文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1.jpg4uu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太姥祭祀    周兆祥  摄4uu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太姥娘娘,山中菩萨4uu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道教的这种吸收和接纳,在太姥山佛教发展过程中照样进行。“尧封太姥舍利宝塔”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个舍利塔在太姥山一片瓦景区,是一个葫芦形的石塔,规制无异于佛教高僧舍利塔,传为唐代所建,后来为了保护舍利塔,在塔外增建了石屋,石屋疑为明代所建,或民国期间修缮。清代嘉乾间福鼎名士林滋秀在《太姥纪游》一文中,面对着“座如僧坟”的“尧封太姥舍利宝塔”提出这样的质疑:“太姥既乘龙上升,何有舍利?尧时无七闽,何有赐封?佛未入中国,而舍利之名何取?不称国号而称谥,皆可疑也。”林滋秀很认真,从一般意义上说,他的这些问题还真是问题,这短短的八个字里,有多处说不通的常识性错误和逻辑矛盾,但是,我们如果从佛教对民间神祗的接纳和吸收的角度去理解,这些问题似乎都不值得去较真,“赐”太姥娘娘予“舍利”并安葬之,就是佛教接纳并承认太姥娘娘为佛教神灵的最好途径。4uu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据了解,山上的僧人们把太姥娘娘视为他们佛教的护法神。考如今太姥山上各寺院,一片瓦寺在传说中太姥娘娘修炼的一片瓦洞里重修了神龛,供奉珍贵的寿山石太姥雕像,雕像的上头即神龛的正中所挂楣板就刻着“尧封太姥”四字;一片瓦寺还在鸿雪洞口附近建起了太姥圣殿,供奉“太姥娘菩萨”。太姥山国兴寺在大雄宝殿左侧盖起了“太姥娘殿”,殿的门联为“玉峰巍峨称太姥,尧帝华封尊娘娘”,殿里供奉三尊不同造型的太姥娘像。其余如白云寺、香山寺、青龙寺等太姥山各寺院,均有供奉太姥娘像,不同寺院按照僧人们各自的理解去塑造太姥娘娘像,形象略有不同,但均为佛教神像。值得一提的是,就连专家普遍认为是摩尼教遗址的摩尼宫,不知何时开始,神龛里供奉的也是太姥娘娘像。这个摩尼宫后来被信众称为“梦台”,寡子乏嗣的信徒只要在梦台前点上一炷香,当晚,太姥娘娘就会在梦中晓示其弄璋或弄瓦之喜,当然,还有问姻缘、求平安之类的。4uu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这种佛教界对太姥娘娘的接纳还体现在他们对相关太姥节俗的尊重,比如传说中的太姥娘娘乘九色龙马羽化升天的日子,即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佛教界会在太姥娘娘广场举办仪式。据说,2017年的七月初七,在太姥山太姥娘娘广场,就是佛教界举办了第一场的法会之后,再由道教界举行祭典仪式。4uu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其实所有这一切都不难理解,佛道互相渗透的现象本是古已有之。据说佛教传入中土的初期,道教曾将释迦牟尼说成老子西出秦关后的化身,在福建,闽人巫道文化与佛教虽属于不同的教派,但都属于多神教,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信奉林林总总的各色神灵,既同时接纳民间信仰的神灵,也偶尔互相接纳甚或“改造”对方的神灵。4uu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至于民间信仰,对老百姓来说,他们很难看出佛教与道教有何区别,他们像崇拜道教神仙一样崇拜佛教菩萨,只要这个神灵能够寄托他们对平安、幸福生活的祈求和期望。所以,在太姥山及其周边地区,太姥娘娘其实是综合了神、仙和多种宗教元素和特色的民间神祗。太姥山下一些镇村如秦屿集镇和传说中的太姥故里才堡村等地宫庙里供奉的太姥娘娘,我们还真是难以判断她到底是佛还是道。在福鼎乃至闽东沿海地区的渔民当中,太姥娘娘既是普济众生的神仙,又是救苦救难的菩萨,常有渔民说,海上行船每逢狂风恶浪,船员们只要朝太姥山顶礼膜拜,即能消灾避难,转危为安。4uu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2.jpg4uu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太姥娘娘雕像   周兆祥 摄4uu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八闽人祖,东南圣母4uu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其实不必过多地纠缠,太姥娘娘本质上就是一位非佛非道的民间神祗。如果要在学术上进行定位,她的身份应该就是———“闽中人类的始祖母”。4uu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历史学家、福建省文史馆原馆长卢美松先生在《太姥考略》一文中认为:“以上传说若舍去道家神道说教的成分,可以从中透露出其人其事的历史影子:太姥是先秦乃至帝尧时代被尊为始祖母的女性,她和她的子孙们是开发福建及其毗邻地区的拓荒者。”“太姥夫人的传说,反映远古时代在福建及其周围分布着众多的原始氏族和部落,他们就是闽族的先民。这是由女性酋长领导的氏族社会,而他们的始祖母被后世尊称为太姥或太母。”就上述太姥娘娘的传说中,所谓“道家神道说教的成分”,如传说中道士求浆且授九转丹砂之法等,显然为后世的附会,因为“道士”之称起于西汉,而“九转丹砂之法”亦为战国后之仙方;至于“乘九色龙马”更是道家的一种想象。清版《漳州府志》的记载,道出了太母传说的真谛:4uu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太武山,其上有太姥夫人坛。前《志》谓闽中未有居人时,夫人始扩土而居,因而为山名。武一作姥。4uu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民国福州学者、藏书家郭白阳先生的《竹间续话》则直接确认太姥娘娘为“八闽人祖”:4uu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太武山,在海澄镇海卫山,上有太武夫人坛。《图经》谓闽中未有生人时,夫人拓土以居,称为八闽人祖。4uu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国东南沿海(主要是福建省及其毗邻地区),有不少以“太姥”为名的山。除了福鼎的太姥山,还有浦城太姥山、政和太姥山、漳浦太武山,金门有座北太武山,浙江的缙云县、新昌县、仙居县也都有太姥(或天姥)山,李白那首著名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写的就是现在浙江新昌境内的天姥山。“闽越负海名山,多名太姥者。”(何乔远《闽书》)这些由神灵演化而来的山名,更加证明,祖国东南沿海,自古以来就是属于同一个文化区系的,即属于有着相同的文化内涵与特点的部族。历史上广泛流传的太姥夫人的传说,正是这片土地上的先民繁衍传布的历史折光。徐晓望主编之《福建通史》认为,“太姥”是年老的女性,被尊为扩土而居的始祖母,闽人把福建的许多名山称为太姥山,似乎表明福建在远古时代曾经有过以女子为中心的社会。由于这一时期女子在社会生产中的主导地位,她们普遍受到社会尊敬和爱戴,因而在意识形态上表现为对女性(始祖母)的崇拜。4uu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专家认为,对始祖母的崇拜是东亚民族的共同习惯:女娲是中华民族共同崇拜的始祖母;简狄吞玄鸟卵而生商人的祖先———契,她是商人的始祖母神;又如姜原踏巨人足迹而怀孕,生下周人的祖先———后稷,她被周人奉为始祖母神;再如日本的日照大神,也是女性。太姥传说的流传表明,曾为闽越族故地的闽东和中原一样,曾经经历过母系氏族社会;而参考东亚各民族的习惯则可以认为,传说中的太姥,即是闽越族人的始祖母神。4uu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在祖国东南区域内,经过长时期的文化塑造过程,“太姥”可视为大家共同确定的集体文化符号象征。如果把东南区域划分确定为一个文化区,那么始祖母神太姥娘娘就是东南地区民众的共同信仰。对东南民众而言,太姥山的地位就相当于西方的昆仑山,而太姥娘娘就是与西王母一样具有崇高地位的元初神祗,我们就可以大胆而亲切地称她为———东南圣母。4uu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参考文献:4uu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宋]粱克家:《三山志》,方志出版社,2003年2月;4uu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明]何乔远:《闽书》,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年6月;4uu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民国]郭白阳:《竹间续话》,海风出版社,2001年7月;4uu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徐晓望:《福建通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3月;4uu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周瑞光:《太姥文献搜遗》,海峡文艺出版社,2017年8月;4uu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周瑞光:《摩霄浪语》,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1999年9月;4uu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白荣敏:《福鼎史话》,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4年11月;4uu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许地山:《道教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4uu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袁珂:《中国神话史》,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年11月;4uu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乌丙安:《中国民间信仰》,长春出版社,2014年1月;4uu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赵李娜:民间信仰口袋书系列《神》,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年8月;4uu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黄景春、徐蒙蒙:民间信仰口袋书系列《仙》,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年8月;4uu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叶梅生、张先清:《太姥文化:文明进程与乡土记忆》,2016年5月;4uu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卢美松:《闽中稽古》,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4uu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文章来源:福鼎新闻网 责任编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福鼎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福鼎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新闻热线:0593-7856234 技术服务:0593-7998976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福鼎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8-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