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 人文
投稿

镇塔留迹

2016-11-04 15:12:59 来源:福鼎新闻网 作者:冯文喜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上太姥山,远远地可以看见一座石塔,矗立在山峰,与山冈林木融为一体,它就是国兴寺的楞伽宝塔。从山路斜砌一条石阶,直达塔下,游人至此,须边仰视边拾级而上。D55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我每一次上太姥山,过国兴寺前,大都先得折入石阶,瞻望宝塔。它居高临下,是我辈登山览胜者所需要的形象。D55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楞伽宝塔为八角塔,以七层楼阁式实心建造。它最初地面是如何已不得而知,当前的石塔是按原样恢复,其条石仍然是原石料构件。石塔由塔座、塔身、塔刹三部分构成,底部设两层八边形基座,下面一层加工成须弥座圭角形状,形成束腰,壶门内置狮子、麒麟、牡丹图案雕刻。束腰以上直接承托塔身,每层均设有八个佛龛。D55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壶门之间置金刚力士雕刻,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在第一层塔身正面的佛龛上部,阴刻“楞伽宝塔”四字。D55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201611040939334523.JPGD55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这座石塔建于何代,一般的说法认为与国兴寺同时修建,应在唐乾符四年(877)。但是在2001年的国兴寺遗址考古挖掘的一份报告中,则通过与国兴寺大殿下的回廊台基进行比对,须弥座雕刻图案和工艺风格完全一致,属于同一时期的文物,石塔可以判断为宋代之物。D55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据有关文献记载,石塔在明代中晚期时还保存较好,内置有檀樾佛像、香炉。D55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明万历时期,布政使谢肇浙写《太姥山志》,并记载石塔。他在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太姥山记》中说,他于正月中旬游迹长溪,与一帮友人上太姥山,次日由玉湖涉溪涧,所见到的国兴寺就仅存遗址,又走百来步,就见到了“七级浮图石”,即楞伽宝塔。此时,石岭梅花盛开,一派春色撩人,令人心旷神怡。D55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福鼎第一任知县傅维祖,在乾隆六年(1741)初冬上太姥山,他在游记中也说到“唯有旧塔无恙”,这个旧塔,即指楞伽宝塔。D55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乾隆十六年(1751),一个夏日,秦屿人王孙恭上太姥山,记言“寺左耸七级浮图”,参照前文,就是说在国兴寺的左侧耸立一座石塔,显然,他点出了楞伽宝塔所处的方位,即在国兴寺之左。D55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而据阮绥猷在嘉庆元年(1796)五月作的《太姥游记》中则说,在国兴寺旁竖立有七级浮图,塔顶上藏匿有一个金卢,从石隙中往上看,还可以隐约看到金卢的盖子。有好事的人,拿来竹杖拨动盖子,还会发出铮铮响声。D55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石塔进入游记有之,进入诗行也有之,明代的陈良谦在《国兴寺》诗中有“镇塔楞伽锁断桥”,崔世召有“半颓孤塔撑遗迹”,清代的周名彪有“空剩浮图第七层”之句。国兴寺仅存遗址,一切沧海桑田,只有石塔仍然耸立于明清时期的诗文中。D55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国兴寺记载有两座石塔,一座即上文所说在寺之左的楞伽宝塔,另一座则记载于唐人林嵩《太姥山记》中,说在国兴寺之西面有一座石塔。据2001年考古挖掘报告表明,在国兴寺西面约百米的地方,也发现了一个石塔基址,塔身已塌,旧貌不复存在。D55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从以上考古发现,仅存基址的石塔即林嵩所描写的西塔。现场清理采集的石构件与寺左的楞伽宝塔有相似之处,说明两座石塔的内涵一脉相承。D55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但有文献资料表明,左塔是宋代潋村人杨彦国所建。在《福宁府志·人物志·方外》中载,杨彦国于崇宁年间(1102—1106)隐退,在太姥山中修行,号太姥居士,著有《楞伽经纂》四卷。D55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杨彦国还著有《易解》,因修为有道,崇尚内典。他的妻子王正慈,由于丈夫的修为,也得佛法。D55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201611040940025466.JPGD55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楞伽宝塔与他的建造者杨氏之关系,杨氏如何写《楞伽经纂》,后来的文献如何记载这个事情,我们可以来看一份资料,即写于绍兴二十八年(1158)的《杨居士楞伽经纂后序》,作者沈调,当时,他任左太中大夫、知福州军州事、福建路安抚使等职。D55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沈调于宋建炎年间(1127—1130)主政长溪,时值杨彦国居士已去世三十多年了。以此推算,杨居士卒年大概在1100年前后。因沈调喜好经纂,还特意赶到潋村,走访杨居士之弟杨惇礼,并从他的手上获得经纂所藏本,还了解了杨居士生年时的履历。D55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据此序的文句说,杨彦国从小就立志于学,名声响于乡闾。可惜时运不好,一次参加科考落第,竟无意于功名,便遁世归隐。杨居士也确实是这方面的料,他在太姥山结一茅屋,参悟诸方,深造禅理,阅遍内典,独专于《楞伽》,并自有心得,凡历数十年,写就了共四卷的《楞伽经纂》。D55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杨彦国在他自己撰写的《楞伽经纂序》中对“楞伽”作了解释,他说,佛祖达摩楞伽即诸佛的“心印”,因文句怪僻,禅理深奥,后人难以学习,于是他对楞伽作了诠释,使得文句更畅顺,义理更明了,益于后学阅览。他奉达摩的楞伽为正经,只号自己注解的版本为《楞伽经纂》。D55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在这四卷经书中,杨居士指出,楞伽的指要,即“以心为宗,则外无宗;以无门为法门,则有门非法”,这也就是诠释了佛语“心为宗”的理念,也是楞伽的精华所在。杨居士在有生之年,还作了两件事:D55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一是在太姥山左峰之巅建一座小塔,即楞伽宝塔。D55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二是遗嘱其孩子,他手写《楞伽经纂》副本作为陪葬随藏于灵柩,《楞伽经纂》净本得置于他手建的石塔之中。D55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时间一长,石塔顶部夜间放出亮光,村里信众大为惊奇,结果却只有四卷的经书罢了,由是《楞伽经纂》四卷散失于民间。D55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杨惇礼告老返乡后,经多方设法寻找,才失而复得。沈调在这篇序尾中赞叹杨居士的《楞伽经纂》是“非大手笔,其谁能之”。D55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文章来源:福鼎新闻网 责任编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福鼎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福鼎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新闻热线:0593-7856234 技术服务:0593-7998976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福鼎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8-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