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举行的发布会上,来自欧洲强子对撞机的两个实验组分别公布他们观测到了极有可能是希格斯玻色子,即“上帝粒子”的一种新粒子。如果不出意外,这意味着现代物理学所建立的粒子标准模型中最后一种粒子被找到,人类对于物质的构成、宇宙的规律等终极问题的认识也将有进一步发展。
读到这里,非物理专业的读者或许会问,“名字如此拗口的‘粒子’、‘模型’,研究它们到底有何现实意义?”事实上,这也是这几天来笔者频频听到的一种质疑。记得很久以前,上海一位天体物理研究者曾说过这样的话:“在大多数现实的人看来,某种粒子存在与否与碗里有多少肉无关。但这并不成为我们放弃纯科学研究的理由。”纯科学研究源自研究者追根问底的好奇心驱动,这也是人类对未知的本能追问。而这种好奇心与本能,是任何一个文明社会都提倡的人类品质。何况就“上帝粒子”而言,它追问的是物质从何而来,即是对现实世界物质基础的一种叩问。就这一点来说,它还不够有“现实意义”吗?
“上帝粒子”的另外一层现实意义,则和科学家与大众的互动有关。此次发现新粒子,CERN慎重其事地举行发布会并向全世界网络直播,他们并没有因为“这是一个太专业的研究进展”,而把发布会开成一场只有圈内人才能进入的闭门会议。更有意思的是,在视频网站上我们还能搜索到许多国际上顶尖的物理学家亲自上阵录制科普视频,不惜用打比方、讲故事、甚至各种有趣的肢体语言,形象阐释何为“希格斯玻色子”。
反观我们国内的现状,科学研究,尤其是前沿领域的项目和科学传播之间的鸿沟仍没有逾越。许多人觉得前沿研究很高深,大众没有理解的必要——大众么,只要知道浅显的基本知识就可以了。事实上,科学是为人类服务的。尤其是投入巨大的、事关人类对自身和世界认识的前沿科学研究项目,看似外行的大众更是有权了解相关知识和进展。
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左焕琛最近建议,政府资助的科研项目应该把项目内容的普及传播也纳入考核内容中。这一建议能否真正落实,我们拭目以待。章迪思

刚刚,全国第七个扶贫日主题宣传活动暨第
传承红色基因 争做时代新人——我市举
2020年全民健身百村行(贯岭站)之第八届美
登高望远 相伴相行
焦点访谈:为了大地春常在 杀出一条血路
海口社区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文明创建
山前:整治环境 树立形象
福鼎:文化惠民演出 润泽百姓生活
开展“断卡”行动 打击新型网络诈骗
我市组织收看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事
9000万元!“全闽乐购·畅享宁德”全闽乐
《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督导工作方案》
今天全市8所中学2842名高三学生复学
毒品盯上电子烟!拱北海关查获走私大麻电
福鼎法院集中宣判4起涉恶势力集团犯罪
专家学者对福鼎饼花的评价
秋空明月悬 童趣满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