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前不久,福鼎一中曾呈进、潘家料2位教师被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特级教师荣誉称号,这对于引领教师在教育教学科研中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今天小编带领大家领略他们的风采。
曾呈进:地理教师的坐标
熟悉曾呈进老师的人都知道,他是福鼎一中地理学科名师,凭借着在师德表现、教书育人、教研科研、示范引领等方面表现突出,先后被评为福建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中学地理教育工作者、福建省优秀教师,福建省中小学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福建省基础教育教师培训专家库首批省培专家、福建省高考命题专家库成员、省级骨干教师等。
2009年下半年,在担任教研组组长、备课组长和高一年段七个班超工作量地理教学任务下,曾呈进又主动接任了高一(5)班班主任这一繁重的工作。作为班主任,曾呈进一直奉行“学生第一,工作第一”的原则。既能以身作则,严格管理班级,又能关心和爱护学生,注意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使班级面貌发生很大变化,班风良好,所带班级往往在纪律、卫生、军训、歌咏、体育、学习成绩等方面竞赛中名列年段前茅,多次被评为校先进班集体,本人六次评为校先进班主任。
在日常教学中,曾呈进备课严谨,注意教法的优化组合,讲课深入浅出,生动幽默,深受学生喜爱。他课后经常下班辅导,培优补差,及时反馈处理,教学效果优异。任教以来,带过九届高三毕业班,所带班级高考、会考成绩一直列宁德市重点中学前茅。特别是所带2012届文科班级在2012年省质检和高考中均获得宁德市第一名,王倩倩同学高考裸分654分列全省第十名、宁德市文科状元,被北京大学录取;王宇凝同学被香港理工大学录取。参与指导学生获得第18届“全球青少年环境地图竞赛”最佳作品奖,多次获得福鼎市中学生气象知识竞赛优秀指导教师。
作为省地学科带头人和地市名师,曾呈进积极参与高中新课程改革,承担了省级课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究》和省级课题《接轨高中新课程教育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研究》的地理项目研究;主持完成了宁德市名师工作室立项课题《研究性学习与高中地理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究》;受聘为教育厅主办的福建省高中新课程网站高中地理新课程网站中课程与教材栏目的核心开发人员,上传了《福建省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等几十篇文章,起到了学科带头人在新课程实施中的示范带动作用。他建设了具有福鼎特色的福鼎市名教师高中地理曾呈进工作室网站,在宁德市及省内的影响逐渐扩大,先后在福建省网络名师教研、泉州市高三地理研修班、宁德市地理骨干教师市级培训班、宁德市高中毕业班地理教学研讨会、宁德市中学地理高级教师岗位培训班开设了20多个讲座,到福鼎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开展支教、听课、评课、讲座、会考辅导等活动,指导这些学校地理科教师集体备课,指导年青教师上公开课,撰写教研论文,改进教学方式,对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起到积极作用,被评为福建省基础教育教师培训专家库首批省培专家。
作为福建省高考命题专家库人员,曾呈进是2010年福建省高考地理命题组核心成员,荣获由省教育厅颁发“参加2010年福建省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命题工作”荣誉证书。2014年3月参加省质检命题工作,2009年4月到2014年3月连续九次参加宁德市高中质检命题,均为地理学科命题组核心成员,其命制的实验题、选择题、综合题、选考题在省内受到好评。
为推进宁德世界地质公园太姥山园区的建设,提高导游人员的地理素质,曾呈进老师受委托对导游人员进行地质公园地质知识培训。2010年7月2日在宁德世界地质公园太姥山园区举办的地质科普教育夏令营担任带队老师和辅导老师,在太姥山柳衫林地质遗迹讲解牌前指导学生进行地质科普教育活动时,受到来自法国、德国的两位联合国“世界地质公园”地质考评专家的关注。为了能使游客及专家更容易了解太姥山、了解福鼎,他结合福鼎市情,主编了我市第一本乡土教材《福鼎地理》,方便游客阅读;将枯燥的地理知识融入当地风土人情,使学生们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也更能够学以致用。 □ 本报记者
潘家料:物理教师的“导联”
福鼎一中物理高级教师潘家料,拥有省特级教师、福鼎市首批“名教师”、宁德市物理学科骨干教师、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授予的“全国科研优秀教师”等一系列头衔。但这些荣誉的背后,潘家料为此付出许多。
“作为一名教师,有扎实的教育理论是必须的。”潘家料说。为此,他多次参加中国物理教学研究会、省教育学院、省普教室举办的中学物理创新教育的听课、研讨、交流活动,以及高级教师教育技术培训、高中物理新课程省级骨干培训、高考命题与评价骨干培训以及宁德市德育工作骨干培训等各种业务培训,希望通过参加继续教育等培训,能更加促进以后教育教学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创新性,为后续的教育理念的提升与理论的指导奠定基础。
二十多年来,潘家料凭着对教育工作的责任心,不断学习努力进取。他善于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思想实际进行品德教育,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家庭环境学生的心理特点,善于和学生家长进行交流,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起科学人生观。他根据学生中存在的差距,进行分层教学,尽量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鼓励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参加课外兴趣小组和科技活动,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培养,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启发引导,并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提高理论水平,为使学生能构建起健全人格的方向发展进行努力探索工作,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2004届的高三(4)班获省级“优秀班集体”,担任的高三毕业班教育教学工作,所任教班级物理科成绩列年段前茅,班级班风、学风良好。他指导学生参加物理奥赛,遵从学校、年段的安排对年级的优秀生进行物理学科特点与学法的指导工作,鼓励优秀生向名校冲刺,所指导的学生考上北京大学等名校。
在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潘家料还不断研究总结教学教改经验,编写有一定水平的论文在CN刊物发表,多篇教学总结在省地教研会议交流并汇编,参加国家、省、市级课题研究与专业技术培训,参与研究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创新型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获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课题研究成果二等奖,在中国教育情报研究会学术交流暨“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评优活动中获“先进个人”。执教的课题《超重与失重》参加全国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创新大赛省选拔赛获二等奖,教学课件《机械波》获中国教育情报研究会学术年会优秀成果三等奖,说课稿《超重与失重》获中国教育电视台举办全国中小学教师说课比赛专场活动二等奖。论文《透过实验表象 探寻物理本质》获福建省中小学实验教学优秀论文一等奖,《高考冲刺前物理实验能力提升策略》在“第三届福建省基础教育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获三等奖,《化抽象为动感》获福建省“信息时代教与学”论文评选优秀奖,《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获华东六省一市物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评比二等奖、中国教育情报研究会学术交流暨“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评优活动优秀论文二等奖,《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获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机制研究分会、中国教育报刊社等联合主办的“现代精品教育理论与实践论坛”全国征文评比大赛一等奖。
作为 “福鼎市名教师工作室”高中物理领衔教师,潘家料将工作室成员根据各自任教年级和特长分工合作,分别制作高中各年级教学课件,发布在工作室的网页上,以便师生共享教学资源,为广大师生提供丰富教学资源,并进行网上答疑,帮助广大师生解决学习的困难,时常充实新内容。他连续多年参加宁德市高三质检、宁德市五校联合考试等命题、命卷工作,连续六年参编《高中新课标全程复习方略·物理》、《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物理》等教学辅助读物,积极参与宁德市名师工作室的送教下乡活动,参加宁德市高考复习研讨。担任学校教科室副主任以来,他积极推进信息化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工作,主持的《信息化与物理教学深度融合研究》课题已通过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常规课题立项。
□ 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