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3日 星期日

加载中...

全市1416个班级实现“班班通” 互联网+教育渐行渐近

2017-01-13 14:26:30 福鼎新闻网

1.JPG

经过摸索,福鼎一中探索出一条“4G”信息化教育模式。

刚刚过去的2016年底,宁德市第三届新媒体新技术应用教学创新互动课堂优质课分别在古田和霞浦举办,在此次活动中,我市共派出6名教师参加6个学科的比赛,最终包揽了3个学科的第一名,2个学科的第二名。2016年,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成果颇丰,类似这样的捷报频传,好消息不绝于耳。过去,“班班通”、“翻转吧课堂”这些多少有些让人陌生的词汇,而如今已是一种常用词语,更是演化为教育信息化的一种常态化实践。

我市互联网+教育渐行渐近。

业内人士认为,信息化教育带来的好处,至少有三个方面:人人都可以特别是偏僻山区的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他可以使课堂变得精彩有趣,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把制作的教学视频放在局域网内,供学生随时随地聆听线上课程。

如果不是开展信息化教育,乡村孩子很难享受到城里孩子那样的优质课程。管阳镇广化小学地处偏僻山区。2014年,得益于我省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该校的6个班级都配置了电脑、电视和卫星接收设备,传统的乡村课堂变成了富有现代气息的数字课堂。该校的音乐老师陈汉寿和校长郑圣阳经常利用互联网+,为山区孩子开展信息化教育。

同样是地处农村的学校,福鼎二中则是因地制宜,不拒绝学生“玩手机”,而是借以推广个性在线自主学习,开展信息化教学实践。课堂上老师站在学生中间,手里不拿书本和教案,而拿着一个平板,将知识点“甩”到电子白板和学生平板上。Moodle平台在第一时间对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做出反馈,老师“以学定教”,进行个性化教学,这就是所谓的“翻转课堂”。此举被教育信息化专家称为“草根教育信息化典型”。

2.jpg

管阳广化小学老师利用互联网+上课

而福鼎一中,早在2013年就启动了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并在实施过程中,逐步探索、完善学校信息化“4G”模式,即“高新科技、高效课堂、个性化教学、高素质人才”,通过构建信息化高效课堂,促进个性化优质教学,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和专业水平,走出了一条信息化校园背景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办学水平的新路子。

我市自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伊始,就十分重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企业运作”的形式,多渠道筹措经费,促使我市信息技术装备水平迅速提高。与此同时,围绕“抓标兵促发展,抓薄弱促普及”的思路,推出福鼎一中、二中、职专,实验小学作为我市学校信息化建设排头兵。通过“以点带面”模式,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一份资料显示,截至目前,“班班通”覆盖全市1416个班级,投入100多万完成完小校以上网络线路进班级,初步形成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完小校以上学校100%实现“班班通”基础设施配备,中心校以上100%接入互联网,实现“校校通”。“通过近几年来的努力,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成效明显,主要体现在‘三通两平台’信息建设卓有成效,农村教育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面提升。”市教育局局长赖思宋说。(曾云端  林俊清)

Copyright © 2008-2017 福鼎新闻网 fdxw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512021006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号:113420045 闽ICP备2020019344号-2
主管:中共福鼎市委宣传部 主办:福鼎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热线:0593-785623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闽公网安备 350982020000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