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涌:为农民“授业解惑”
现年49岁的汪涌在我市农业系统可以说是一个能人。从1993年调入管阳镇农业技术推广站以来,汪涌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结下了“姻缘”,22年来一直从事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研究与示范推广工作。如今,他是管阳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高级农艺师。在技术推广方面先后获得市、省,乃至国家农业部的奖项。
汪涌说,农民致富是检验农技推广人工作的一项重要标准。所以,一直以来,他致力于推广农业新品种,研究适合管阳镇地理特征的栽培技术。这些年,他示范推广了水稻、甘薯、马铃薯、油菜等新品种,累计推广30多万亩次。2003年起参与省农业厅立项的“福鼎槟榔芋提纯复壮及高优栽培”课题的研究,特别在福鼎槟榔芋向管阳镇这样的高山区扩大生产的课题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2007年福鼎槟榔芋提纯复壮及高优栽培技术研究项目获得宁德市人民政府科技二等奖。如今,管阳镇福鼎槟榔芋种植面积已达千亩,收益也好。鉴于管阳镇种植太子参的农民较多,但太子参易发病害。为让农民少受灾多增产,他又推广太子参良种应用和丰产优质集成技术,该项目于2013年获农业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
在农业技术上,汪涌可谓是一个专家,但面对天灾时,他也忧愁。特别是看到农民因遭受灾害而蒙受经济损失时,汪涌备感痛心。为此,他责无旁贷地负责起了全镇水稻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并多次奔波,根据该镇实际,制订出适宜当地的防治策略和控制技术,为管阳镇粮食生产安全搭起“防护墙”。同时,每年他都带着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工作人员们或邀请专家,一起深入田间地头,特别是针对高温高湿气候易发病的情况,及时地指导种植户科学用药,加强芋田中后期水肥管理。如若部分槟榔芋田发生病害,他便及时进行分析与诊断,提出防控方案,确保当年农民的槟榔芋能有一个好收成。
对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汪涌总是带着一份感情,一份责任和一份执着。他说,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就是要经常下到田间地头去充分了解农村之貌、农业之需、农民之急,只要能帮助农民解决问题,一切就都值了! □ 汪晶晶
新闻热线::0593-7856234
投稿邮箱:mdrbmzbj@163.com
